献礼那年那月--永远的十八岁:重返老山(老山参战兵)

楼主
献礼那年那月--永远的十八岁:重返老山(老山参战兵)
[FLY][SIZE=3][B]原 著:老山参战兵
编 辑:生命的颜色
助 理:理  想
指 导:长相思
总 编:马泽友
[/B][/SIZE][/FLY]


[SIZE=3][ALIGN=CENTER][B]老兵情怀,大山为证!
他从那年那月来,走进《那年那月》中!
老山参战兵的讲述-----[/B][/ALIGN][/SIZE]

[COLOR=red][SIZE=6][ALIGN=CENTER][B]《<永远的十八岁>之:重返老山》[/B][/ALIGN][/SIZE][/COLOR]

[SIZE=5][ALIGN=CENTER][B]老山红土天高路远
青春无悔壮志无怨
今朝此夕再度回首
那年那月牢驻心间
捎去问候带来思念
天上人间共此团圆
一棵树苗万般心意
三生豪迈千秋不泯[/B][/ALIGN][/SIZE]

[ALIGN=CENTER][MP=320,60]http://222.77.75.69/hanlei_all/sinian.mp3[/MP][/ALIGN]


[ALIGN=CENTER][B]歌曲选配:长相思[/B][/ALIGN]

[ALIGN=CENTER][SIZE=4]《思念》

 你走了再没有回头,
 思念,开始在分别的时候
 思念,让岁月一天天翻过
 思念的日子被你远远地带走,
 你走了再没有回头,
 思念,开始在分别的时候
 思念,让岁月一天天翻过
 思念的日子被你远远地带走,
 思念是遥远的故事和恋爱的季节,
 思念是沉浮的过程和温馨的时候,
 人生苦虑要看齐,多少喜乐,
 思念却永远绕在心头
 你走了再没有回头
 思念,开始在分别的时候,
 人生往复几多愁
 思念是最后的一杯酒
 你走了再没有回头,
 思念,开始在分别的时候
 思念,让岁月一天天翻过
 思念的日子被你远远地带走,
 思念是遥远的故事和恋爱的季节,
 思念是沉浮的过程和温馨的时候,
 人生苦虑要看齐,多少喜乐,
 思念却永远绕在心头
 你走了再没有回头
 思念,开始在分别的时候,
 人生往复几多愁
 思念是最后的一杯酒[/SIZE][/ALIGN]






[SIZE=3]写在编辑[B]老山参战兵[/B]《<永远的十八岁>之:重返老山》系列作品之前[/SIZE]

[SIZE=3]尊敬的老参兄:
    你终于顺利、圆满结束了阳春三月重返老山之行,热烈祝贺凯旋!
    值此清明前夕的周末之夜,一遍遍浏览着你的纪行文字和图片,心潮澎湃……
    行前接到你的通知,很是激动。一来羡慕你终于可以了却多年的夙愿;二来祝福你此行一路顺风、早日凯旋;三来期待着分享你的收获;四来,时刻准备着认真完成你布置的任务,把这棵苍松栽上《那年那月》的山头;五来嘛,深深感谢你给我和咱们大家、给这个版面带来这么珍贵的礼物。

    说完这五点,我紧握拳头,重重地砸在桌子上,轻轻地笑了,却又分明视线模糊……耳边你的一声断喝,丫头我不敢偷懒!
    此行不仅仅带给我太多太浓的感动,让我无法用文字来更恰当地表达,这里边,还凝聚着首长们、战友们和乡亲们对你的祝福与期盼。现在,你的夙愿于清明前夕了却,我真真切切地分享着这份欣慰、自豪和幸福。每一位关注你此行的人,他们的心情和你一样啊!马版主得知你要在山上植树,再三嘱咐我当好护林工。长相思老师和理想老师对该帖寄予了莫大的支持,还有许多战友和兰友一直都在关注中。你看,大家在翘首遥望----

    我已经看到了我们的老首长们在望着你依然挺拔的背影频频颔首、笑意挂在嘴角、热泪涌出眼眶;我看到了我们的战友在你登上那座座山头、踏上烈士家园之际悲喜交极、唏嘘不已、辗转反侧;我看到了父老乡亲兄弟姐妹手拉手紧跟你的足迹在呼唤、在呐喊;我还看到了兰内兰外烈士的亲人们在热烈拥抱你的这份深情厚谊;还有,你的老母亲,在你这次从老山回来,她老人家是不是仍像当年那样,拉着你仔细端详、上下打量,眼窝儿里,溢满了喜悦的泪水……

    自豪吧母亲,您的儿子和他的战友们,永远是英雄好汉!
    自豪吧祖国,您的战士和他的家人们,永远是忠贞卫士!
    自豪吧战友,咱们兄弟姐妹众志成城,无悔的兰之园丁!
   
    一股股力量在撞击着每条脉络,一棵棵小树正拔地而起……穿透我的掌心,直插云霄……
    [/SIZE]

[HR][img]../images/disp.gif[/IMG][COLOR=#C0C0C0]我声明该帖为原创,如有任何版权争议,我愿为此承担责任。[/COLOR]
1楼
[SIZE=3][ALIGN=CENTER][B]<<永远的十八岁>>之:重返老山(1)[/B][/ALIGN][/SIZE]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3/30/163414.jpg[/imga][/ALIGN]


    [SIZE=3][B]早就该回老山看看了。 [/B][/SIZE]

    [SIZE=3]当年我在日记上写道:“公元1984年6月30日下午2点30分,炮兵第九师十六团二营全体官兵,在营长王玉江带领下,做为全团第一梯队,准点出发,开赴云南前线对越作战!”二十四年了,一直为生活而奔波,辛勤用功地去经营,战场上是好汉,生活中也不甘落人后。忙碌这么多年,我竟一次也没有梦见过老山。也没有梦见过长眠在南疆的战友。报纸刊物等传媒上也很少看到有关报道。但在我心中,从来没有忘记过那炮火纷飞的老山战场。还有那里踊跃支前、本分厚道的边疆人民。

    1984.6月至1985.7月.在云南麻栗坡老山,那里曾留下我青春的脚印,也曾流下我鲜红的热血和汗水,那里至今还躺着近千名牺牲的战友,还有至今仍不富裕,曾和我们情同手足,热情洋溢的边疆父老乡亲。[/SIZE]

    [SIZE=3][B]该回去看看了,不能再拖了…… [/B][/SIZE]

    [SIZE=3]近几年来,回老山看看,已成了我的一块心病。常常自言自语,念念叨叨。

    2004年,我约了几个战友同往老山,行前,母亲生病住院,我误了行程。

    2007年,我和妻子商量好,带上两个女儿,一家人同去老山,又因种种原因,没能成行。这样一晃,到了2008年,不断有战友相约,有很多战友陆陆续续、去去回回,我终不能成行。

    我联系了老连长许正楼、老班长汪如申,还有侦察员颜峰、王国良……都因工作原因,凑不到一块去。我决定先走一步,我不愿再等了,再等下去,我要疯了,真的要疯了。[/SIZE]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3/30/163840.jpg[/imga][/ALIGN]
[COLOR=blue][SIZE=3]    图解:当年的老连长许正楼28岁,今年52岁了。[/SIZE][/COLOR]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3/30/164005.jpg[/imga][/ALIGN]
[COLOR=blue][SIZE=3]    图解:去敌后侦察出发前,老班长汪如申在茨竹坝进行特训。84年他24岁。[/SIZE][/COLOR]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3/30/164042.jpg[/imga][/ALIGN]
[COLOR=blue][SIZE=3]    图解:侦察员王国良在观察所80度陡坡留影,84年他19岁。[/SIZE][/COLOR]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3/30/164213.jpg[/imga][/ALIGN]
[COLOR=blue][SIZE=3]    图解:我那年18岁。这张照片是在646高地观察所哨位上拍的。[/SIZE][/COLOR]


    [SIZE=3][B]人到中年,怀旧的情结为何这般浓。而且一年强烈过一年。[/B][/SIZE].

    [SIZE=3]打开网页,读到有关老山的贴子,我就不能平静。虽然网上能查到有关介绍老山的各种文章、图片、视频,从中分享些战友们战场寻迹的喜悦,但感觉总没有亲自体验一下来得更真实。心里牵念着老山,回忆着那马村,还有我们战斗过的646高地,我果断的决定:立即定飞往昆明的机票!心动不如立即行动。

    翻开日历,我选择了3月16日。这一天是农历2月初9,机票就订这一天的下午2:30分:初9代表炮九师,16日代表炮十六团;农历2月,就代表2营;下午2:30分是24年前我们向前线出发的时间。

    3月15日上午,我拿到深圳航空公司的机票。是波音737,ZH9633次航班,广州白云新机场。我第一时间拔通老连长许正楼的手机,告诉他我已订好去昆明机票。希望他能同行,老连长在电话里告诉我:“记住去房东家里看看,再去观察所看看……”他让我先行一步,摸摸路,他过几天就去。我又拔通老班长汪如申的电话,他要到5月1日才有时间。老班长告诉我:“记着去房东家看看,还有房东的女儿……”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没忘记房东家的那个漂亮女孩,还记得年龄和我差不多,瘦瘦高高的模样。真没想到,平日不善言语的老班长,也在惦记着。哈!

    我做些行前准备,到一家军用品店购买了一条迷彩裤,一顶老军帽,又要一双3517兵工厂生产的深腰军用皮鞋。这鞋虽笨重一些,比较抓地,适应爬山,还能防毒蛇咬脚。还选了一支俄罗斯产红外线军用望远镜,侦察兵回老山,可不能少了望远镜,这可是咱的贴身武器,吃饭家伙。

    3月16日上午,我乘座深圳至广州的"和谐号"866次列车。抵达广州火车东站,然后坐的士直奔广州白云机场,开始我的老山之行。[/SIZE]


2楼

[SIZE=3][ALIGN=CENTER][B]<<永远的十八岁>>之:重返老山(2)[/B][/ALIGN][/SIZE]
 

[ALIGN=CENTER]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3/30/182526.jpg[/imga][/ALIGN]

    [SIZE=3]豪华整洁的“和谐号”列车,和当年我们开赴前线时乘坐的闷罐列车相比,真乃天壤之别。

    1984年6月30日的日记中写道:“这是一列闷罐货运列车,我爬上车厢时感觉到气味不太好闻,车厢下边角有不少己经干了的牛粪粘贴在厢壁和地板上。大家稍作清扫,开始习地而坐,各车厢分发了一个尿桶,供大家应急。”

    “和谐号”列车,是香港九龙经深圳至广州火车站的对发列车。每间隔约30分钟一班。列车上超一流的服务和华丽设施,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以及先进的科技水平。列车高速运行中,静得几乎听不到噪音。只能看到车窗外飞驰而过的绿山碧水、楼宇厂房和在高速公路上飞驰的车流。

    时隔24年,当今祖国日新月异的崭新面貌已不能和1984年相提并论。做为在战场上幸存下来的参战老兵,目睹祖国强盛、人民幸福安康,我万分自豪![/SIZE]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3/30/182645.jpg[/imga][/ALIGN]

    [SIZE=3]广州是一个现代化的繁华都市

    出了火车东站广场,便可以看到洁净宽阔的街道和穿梭如织的车流,美丽壮观的中信大厦是广州市的标致性建筑之一。[/SIZE]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3/30/182914.jpg[/imga][/ALIGN]


    [SIZE=3]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新机场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比原来的老机场壮观许多。看起来十分气派,它是国内最先进最繁忙的机场之一。 [/SIZE]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3/30/183039.jpg[/imga][/ALIGN]

    [SIZE=3]办好了行李托运,在高大宽阔的候机大厅里闲转,看到几个乘客在拍照留影。

    “先生,能帮我按一下快门吗?”我请一位小伙子帮忙,他很爽快的点头同意。小伙子是武汉大学的学生,随父母一起在香港旅游,在此转机。 [/SIZE]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3/30/185048.jpg[/imga][/ALIGN]


[SIZE=3]    进入安检通道

    因带液体不能登机,我提包里四盒酸奶被充公。安检员提醒说:“你可以站旁边把牛奶当场喝掉。”这不是废活吗?我吃的饱饱的,这一会哪能喝得下四盒酸奶。算了算了,充公算了。都是本.拉登惹的祸。[/SIZE]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3/30/185205.jpg[/imga][/ALIGN]

[SIZE=3]提前30分钟登机

    一位女土也是单独去云南旅行,我们相互拍照。并留下QQ号和联系电话。也许在旅途中会再相遇。 [/SIZE]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3/31/212410.jpg[/imga][/ALIGN]

    [SIZE=3]乘客们有序地登机

    不少乘容登机前拍照留念。这架飞机是深圳航空公司的"东莞"号。[/SIZE]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3/31/212525.jpg[/imga][/ALIGN]

   [SIZE=3] 深航的空哥,英俊潇洒[/SIZE].

[SIZE=3]    有三位空姐更是美若天仙,秀色可餐。三次试图为她们拍照,都被她们发现,用手遮着我的相机镜头,然后轻声细语、礼貌地拒绝。面对这可爱的美眉,我虽有不满,但一点也怒不起来,心中好象有一种愿意被她们活捉了去的念头。[/SIZE]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3/31/212759.jpg[/imga][/ALIGN]

    [SIZE=3]起飞前,一位最美丽又最年轻的空姐为我拍了这张照片,我身后传来男人们一片“嘘嘘”声,这些男人真没用,自己有机会却没胆量,又不去努力争取,还眼红别人,让他们去瞎“嘘嘘”吧, 还一脸坏笑。呵呵……

    下午2:30分,飞机准点起飞,飞向灰雾茫茫的天空。 [/SIZE]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3/31/212935.jpg[/imga][/ALIGN]

[SIZE=3]    飞行至云南上空时,天气晴朗,这张照片是那位广州的女士拍的,她坐在窗口。

    飞机开始向下滑行,并平稳地降落在昆明巫家坝国际机场。 [/SIZE]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3/31/213121.jpg[/imga][/ALIGN]

    [SIZE=3]乘客们有序地下机,整个飞行过程用时2小时15分。

    当年我们开赴前线时,无锡至昆明,铁路运输走了五天四夜。

    84年7月5日,日记中记载:“不大一会,又有兄弟部队抵达,这里已是兵的海洋,放眼望去,到处是头带钢盔,身背背包**全副武装的士兵。这种威武壮观的场面以前也只有在电影里见到过,心里有些激动,同时又有点头晕。问身边的战友,他们也有同感,这是长时间坐车的缘故。走起路来,大地好象在抖动,感觉还在火车上。”

    我走下飞机,毫无倦意。这里是一派和平而又繁荣的景象。走出机场,大街上车流如梭,路两旁商店林立。环顾四周,楼宇层叠,找不到一丝战争的踪影。

    我心情舒畅轻松,乘上的士,驶向昆明客运站。[/SIZE]
3楼

[SIZE=3][ALIGN=CENTER][B]<<永远的十八岁>>之:重返老山(3)[/B][/ALIGN][/SIZE]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3/31/215702.jpg[/imga][/ALIGN]

    [SIZE=3]昆明市内整洁的街道

    我让的士司机开车在市内转着看看,当年参战时有经过昆明,但早已没了印象。还记得部队85年7月凯旋时也曾在效区住过几日,我和几个战友结伴去过动物园、翠湖,还有到滇池玩过。
    行驶在大街上,看到这座城市风格奇特的建筑,忍不住隔着汽车挡风玻璃按下相机快门。
    在昆明汽车客运站,我买到了晚上9点发往文山州的卧铺客车票,票价94元。我找到这辆车的个体老板,他说晚上9点准时发车,走高速公路,中途不停车。他提醒我晚上8点半来就行。
    我看时间尚早,想去探访一位当年参过战的老山女兵。[/SIZE]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3/31/215951.jpg[/imga][/ALIGN]

    [SIZE=3]图解:照片上右边这位是“老山女兵”谢楠,传奇人物。

    “老山女兵”是她的网名,真名叫谢楠,河南人,从贵州入伍。84年参战时是一位护士兵,我是在网上看到过她的《老山纪行》以及介绍她的文章,留下深刻印象。既然是战友又是河南老乡,我便对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老山女兵产生了浓厚兴趣。
    “师傅,去新迎格林美广场。”我拦下一辆的士,司机问:“是新迎路吗?”我说是。但心里没底,我不知道新迎路和新迎格林美广场是否在同一条路,心想不对再找嘛,反正我记有女兵的手机号,找不着地方时再联系不迟,找对了更好。如果她很忙,我只需远远地看一眼就悄悄地离开,免得给人家添麻烦,反正她也没见过我。[/SIZE]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3/31/220200.jpg[/imga] [/ALIGN]

    [SIZE=3]还真的找对了地方,远远的看见“老兵之家”四个红字,还有“木南驿栈”的横幅招牌,感到挺亲切。
    茶楼里不太忙,老山女兵正在门外打手机,不知和什么人通话,看得出她很开心。我走过去,她抬头看见了我的衣着:白上衣、迷彩裤和军用皮鞋。

    已到中年的老山女兵已没有兵时的稚气,但显得老练成熟。她笑着说:“看你的穿着打伴,我就猜到是战友来了。”
    落座,上茶,没有任何客套。
    女兵说:“我已知道你要来昆明,早有消息传到我这里,你应该打电话来,我开车去接你。下次来可别再搞突然袭击。”虽然大家初次见面,因为是战友、网友又是老乡的关系,并不感到陌生拘谨。我们年龄相仿,都经历了太多太多,言谈之中,没有废话,只谈一些共同关心的话题。
    老山女兵的人缘极佳,在我小座的一个小时时间里,她的手机有不少电话打进来,其中有“老山兰论坛”的网友寒江雪、长相思、拿下140,这三个网友我较熟悉。[/SIZE]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3/31/220607.jpg[/imga][/ALIGN]

    [SIZE=3]女兵的茶楼装簧得有点战争纪念馆的味道.,二楼有不少战场留下来的遗物、弹壳、炮弹筒、手雷、炸坏的钢盔及越军腰带军帽等。这女兵真有意思,墙壁上还整了个大幅作战地图,象是一个对越作战指挥部。另一面墙上是“穿过硝烟,走过战争”这封图画。
    临别时,女兵赠我一块茶饼,我选了个编码916号,意为炮九师十六团。[/SIZE]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3/31/221133.jpg[/imga][/ALIGN]

    [SIZE=3]这块命名为“老山情”的普洱茶饼做工精致,寓意深刻。[/SIZE]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3/31/221458.jpg[/imga][/ALIGN]

    [SIZE=3]茶饼的外包装上印有老山女兵撰写的诗文《老山情》:

    驰聘疆场劫后生,
    南国硝烟记犹存。
    时光不忘老山梦,
    与君同品木南饼。

    细读诗文,能感受到老山女兵对老山战友的浓浓情怀和对那场战争中牺牲的英烈们的怀念。

    收下这块不普通的茶饼,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在这个物欲横流、一切向钱看的当今世界,有一种情,平淡清纯,越久越浓,那就是铁血战友情。这句话是40师战友李建国(丛林猛虎)在08年春节用手机短信发给我的,我记在了心里,此时,我感觉到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我回赠给女兵一条从深圳特意带来的醇烟:好日子。
    我真诚的希望老山女兵和所有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参战老兵及烈士亲属们都能过上好日子。

    我们的国家已日益强盛,人民理应过上好日子。我们热爱和平,不要战争,但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祖国的安宁而血战沙场、为国捐躯的先烈们!有一点我们要时刻铭记在心,还要让子孙后代都记着: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忘记过去,等于背判;今日的和平,来之不易!
    这是我们的责任!
    返回客运站时,的士司机是文山人,我问他可否听说过老山?他笑了:“在文山,没有多少人不知道老山。我当年就是往前线运送炮弹的,那时我21岁。”真的是巧了!一路上,他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这个司机师傅,竟也有如此浓厚的老山情结啊![/SIZE]
4楼

[SIZE=3][ALIGN=CENTER][B]<<永远的十八岁>>之:重返老山(4)[/B][/ALIGN][/SIZE]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3/31/222028.jpg[/imga][/ALIGN]

    [SIZE=3]客车在晚上9点从昆明客运站准时发车,一路高速行驶,于3月17日凌晨5点抵达文山州南桥客运站。
    此时天还没亮,我下车想找个厕所方便一下。我看到有WC的字样,就跑步前进,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飞奔至厕所门前,厕所门前有个旧三斗桌,桌上放一呈三角形的告示牌:入厕收费3角。但厕所门是用钢管焊的,一把拳头大的铁锁紧紧地锁着大门。天那,一个大活人能让尿憋死吗?这个如此简陋的文山州汽车站,竟然和全国不少汽车站及公共场所收费WC一样犯着相同的错误:夜间紧锁厕所!

    我经常出差在外,这种尴尬局面我已屡见不鲜。
    不就一个破厕所吗?干吗象锁珠宝店一样锁着?一个解人之急的地方,又不是食堂怕人进去偷吃东西,干嘛锁上呀?不就是三毛钱吗?放我进去,快放我进去,我这会儿出一百元行了吧?!任你怎么急,厕所卖票的大爷还没上班呢。呵呵……

    中国的卫生局长真该枪毙,真该统统拉出去枪毙!!毙了才解恨,这些人啊,拿着国家的奉禄,这种自私损人又缺德的事难道这些官员看不见吗!
    有多少文人墨客、官员、学者大讲特讲,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要讲文明、做文明人、办文明事,不乱丢拉圾,不乱吐啖,就这么个每次三毛钱小小的收费厕所,夜间还要紧锁,而且是全国普遍性的上锁,就象文革时期的政治运动一样,这种恶习已席卷了大江南北多年。
    早晨5点50分,终于有人打开厕所门,收费三角。我急忙拉着行李箱,火急火急地入厕。
    越来越开放的中国,厕所却越来越不开放!唉,这种事,找谁说去?骂几句出口气!
    如果能让全国的公共厕所夜间不再上锁,我愿意让那些卫生局长们天天骂我: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SIZE]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3/31/222220.jpg[/imga][/ALIGN]

   [SIZE=3] 早晨6点,我坐上文山至麻栗坡的首班车,票价16元,向麻栗坡进发。[/SIZE]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3/31/222437.jpg[/imga][/ALIGN]

    [SIZE=3]  文山到麻栗坡,约两个小时行程。

    当客车驶入县城前,映入我眼帘的是麻栗坡烈士陵园那层层叠叠的碑林,那里有我熟悉的战友。
    84年和85年,我曾先后来陵园两次:一次是和侦察员周宾,还有吴英来副营长三人一起;另一次是在部队凯旋前全连集体来的。陵园比以前整洁许多,树也比以前长绿了、长高了。
    别离二十四年了,战友,我来看你们来了!虽然来得迟,来得晚,但这二十多年来,我没有忘记你们!没有忘,一直没有忘!

    老山作战纪念馆建在离陵园不远的山坡上,远远望去,巍巍壮观。
    客车驶入城区,我几乎认不出来了。县城变化很大,楼房林立,记忆中的小山城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在“永辉宾馆”登记一个套间,先洗刷一下,等一会就去陵园扫墓。

    我拔通了麻栗坡嘉艺相馆“老山之眸”(朱孝敏)的电话。行前我在广东已和他取得联系,让他帮忙去花圈铺定制五个大花圈。不一会,小朱驾车前来。在花圈店,我告诉店老板挽联如何写,因为其中的四个是代战友和网友敬献的。
    原67军199师参战老兵“199LB”代表199师战友献一个;《中越战争大全》圈子里的河南籍女兵“寻语嫣”代表河南籍全体老兵献一个;网易圈子《花香满径》的“尘世.兰墨”代表圈友献一个;“情系南疆”群的“怡冰”代表四川宜宾市战友、网友、市民献一个;我本人代表陆一军炮九师参战老兵献一个。五个花圈要在中午12点完工,店老板说没问题。[/SIZE]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url=../images/upload/2008/03/31/224152.jpg][img]../images/upload/2008/03/31/224152s.jpg[/img][/url][/ALIGN]

    [SIZE=3]  我在广东省东莞市“红方格”广告公司定制的纪念条幅[/SIZE]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url=../images/upload/2008/04/01/215837.jpg][img]../images/upload/2008/04/01/215837s.jpg[/img][/url][/ALIGN]

   [SIZE=3]  这种不怕风吹雨打的特制条幅,可以在烈土陵园多放些时日,以慰长眠在这里战友们的在天之灵。[/SIZE]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01/215324.jpg[/imga][/ALIGN]


    [SIZE=3]  麻栗坡干净卫生的街道

    我想休息一会,但怎么也睡不着。等花圈这功夫,我漫步街头,寻找记忆中的老街。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01/215204.jpg[/imga][/ALIGN]

    不停地向行人打听,这里是当年的老街口?梯形的街道还在,但街道两边都是新建的楼房。

    1984年9月10日,我的日记写道:“临近中午,街上越来越热闹了,街道两旁有很多少数民族群众蹲在路边摆卖各类水果、有香樵、巴樵、梨子、苹果、甘蔗等,有些水果我见过但叫不上名字,这些群众穿着民族服装,见有人近前问价,便会热情的答话,拿起水果说好吃,递着让你尝,你尝,你尝……尝过不买也没关系,也不恼怒。我“尝”了两家,第三家吃后觉得再不买不好意思,二毛钱一公斤梨子,花六毛钱买了三公斤。[/SIZE]

    [SIZE=3]如今的老街仍然有不少卖水果的,但已不再递着让尝。[/SIZE]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01/214950.jpg[/imga][/ALIGN]

    [SIZE=3]现在的香蕉可不是2毛钱一公斤了,为了寻找当年的感觉,我买了2斤多香蕉,11元零5角,每市斤3.5元。当我拍下这张照片留下纪念时,第一档刚才卖我香蕉的女孩退给我2元5角,她说刚才算错账了,真不好意思。
    其实算错也没关系,我高兴,呵呵。[/SIZE]

5楼

[SIZE=5][ALIGN=CENTER][B]<<永远的十八岁>>之:重返老山(5)[/B][/ALIGN][/SIZE]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01/220054.jpg[/imga][/ALIGN]

   [SIZE=3]  老街窄窄的街道,仍有摆卖录音带、DVD碟、烧烤、水果摊等档位。老一辈的麻栗坡人和当年来到过这里“赶街”的参战老兵们对这条老街仍有深厚感情。
    1984年9月10日的日记写道:“路边还有一排档位卖录音磁带的商贩,录音机里放着很流行很好听的歌曲,我比较喜欢听邓丽君唱的歌。由于我们观察所的人都没有录音机,因此我只看磁带封面上的MM和歌词,顶多问问价钱并不购买。我在一家档位上看的太久,就买了十二张名信片,花了一元钱。”
    今天的老街,仍能找到当年的感觉。只是,这里已不是麻栗坡县城最繁华的中心街道。[/SIZE]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01/221143.jpg[/imga][/ALIGN]

    [SIZE=3]老照相馆已经拆了,现在这里是县文化馆。
    我向街坊打听当年的相馆老板可好,街坊回答:“老照相馆老板己不在世了,他的女儿还在县城住。”我站在这里凝视许久,有些伤怀,这里当年是县城唯一的相馆。
    1984年9月10日日记:“这个小像馆生意不错,有很多士兵在这里照像,取照片,洗照片。临走,相馆老板和气的说,记住来取照片呀。听栾加利说,这家像馆老板人很善良,有不少士兵在此洗像照像后,再没来取像片,有的几个月没来了,老板仍为他们保存着照片,期待着他们能回来取照片……虽然有些士兵可能永远不会来了。”

    我托人打听相馆老板的女儿,想让她帮助寻找当年相馆遗留下来的老相片。虽然有些相片的主人在当年战斗中牺牲了,但有更多是幸存下来的老兵的相片,种种原因没来取走,我们侦察分队就有十几张没来取。[/SIZE]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01/221300.jpg[/imga][/ALIGN]

    [SIZE=3]    老相馆旧扯上建造的县文化馆大楼[/SIZE]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01/221415.jpg[/imga][/ALIGN]

    [SIZE=3]老相馆对面以前有一个文化用品商店,我们写信用的笔墨纸都是在这里买的。老的文化用品店已拆,现在是一座庞大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有一排金字竖写:上海援建项目。[/SIZE]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01/222951.jpg[/imga][/ALIGN]

    [SIZE=3]当年的邮电局门面还在。它象是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安静地、无言无语地蹲在街边回忆着往事。
    当年,数十万大军的书信邮件就是从这里分发向全国各地,又分发到战区各个阵地。
    邮递工作人员辛苦了!老兵向你们致敬!
    我部当年的邮扯是:云南老山前线 十支局 XX号信箱。
    1984年9月10日日记写道:“县城座落在山凹里,一周有好高的大山,上午十点多,街上就热闹了,我去邮局寄了几封信,又到照像馆洗几张照片,那老板给了个收条,说过几天才能洗出来:”
    新的邮局已经开业了,这里不久就会拆掉。[/SIZE]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01/223120.jpg[/imga][/ALIGN]

    [SIZE=3]听到孩子们阵阵喝彩声,寻声而去,原来“青少年活动中心”右隔壁是一所学校。能看到教学楼顶部三层的学生们快乐地拍手喝彩。因围墙太高,铁大门上锁,这天真纯纯的阵阵喝彩声,把我带回学生时代。为何而乐?决定一探究竟。
    我走过去,顺着门缝把相机伸进门里,按下快门。学生们在打兰球,呵呵,每进一个球,便会响起一阵欢快的鼓掌喝彩声,一阵又一阵。
    有孩子的地方,总会带来无尽的欢乐。现在的孩子真幸福!

    麻栗坡中学的学生有着光荣的拥军爱国传统。战时,他们积极地给前线将士写慰问信,我们阵地曾收到过近百封慰问信,有不少是当年这里的学生写的。大一点的学生也曾去烈士陵园植树,帮民工为烈士挖墓坑、修路,他们的行为,激励着前方的将士。[/SIZE]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