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第七团轶事之三《默默的哀思》

楼主
步兵第七团轶事之三《默默的哀思》
[SIZE=5]最近一段时间,沉浸在奥运赛场中国健儿摘金夺银的喜悦之中,为国家的强盛而激动不已。今晨来到办公室,得到的第一消息不是像往常一样关于奥运而是华国锋同志逝世了。心中不知怎地仿佛狠狠的沉了一下,霎时间一种莫名的悲伤涌上心头。80后他已经从中国政治舞台中心黯然下台了。我深信有很多当代青少年连他的名字都不曾记起。从小学到大学所有的教科书对他都不曾提起。相对于老一辈革命家电视,记录片、书籍的大量介绍,他的身影只在最近几年毛主席诞辰和祭日时网站的图片中寻到。
华国锋这个名字不知还有多少人去感怀他,在当世的文件中他的历史功绩也就是一条“粉碎四人帮”。也许是关于他的事迹介绍的太少,太少,我总是爱找那时的一些书籍来看,有尘封的报纸,有泛黄的杂志,还有反映那一段历史的小说,在茫茫的迷雾之中我寻找着一个真实的华国锋。也许就像有些书中介绍的一样,他确实“平庸”,没有政治手腕,不了解政治场上的血雨腥风。可是从另一面我却看到一个亲民,仁慈,富有人情味的华国锋,就是现在到西藏去,经过他曾经到访过的农户家,提起华国锋很多的农牧民依然是眼含热泪,饱含深情。他到过很多地方去少有前呼后拥,就是去当地的礼堂去看节目也是自己掏钱买票,默默进场。有人攻击他说他也搞个人崇拜,可是那个历史时期,中共三大元老相继去世,粉碎“四人帮”刚刚结束,百姓对于国家,对于未来都是一片迷茫,他们希望有一个主心骨的人来为他们撑起一片天,不是他在搞个人崇拜而是百姓需要一种心灵的慰籍。有人说他坚持“文化大革命”,让我们回到历史当时,毛主席刚刚去世,就让一个后继者立马否定前人的政策,对于那个动荡的社会来说也许会造成更大的动荡。我们都知道的了大病的人要慢慢的补养,对于一个国家也是这样,我们前面的苏联就是例子。有人说他“妒贤嫉能”,可是我看到的确是谦虚谨慎。对待老同志的意见他总是尽量的听取,对待有才之士也是选拔任用。1976—1980这一时期他在党内、在民间有着很高的威望,如果他听取陈永贵的话彻底不解放邓小平的话,历史也许就会改变。就是后来的党代会大家把所有的指责涌向他时,他也是默默接受。有人说是他被迫辞去职务,我倒认为他也是出于自愿,拥护他的毛主席的老班底不少,就是在政治局也不是说有压倒的形式,他不去争夺就是不想让刚刚要恢复元气的国家不再蒙受动乱之灾。有人说他没有自己的“东西“,试想我们的每一代领导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而不去传承,只说而不去做,我们党章的第一段将会有多长。
他就不该是中国的掌舵之人,他太不懂中国的政治。时至今日,谈论起他来很多人都是漠漠的叹口气说他是个“好人”。他是一个过渡时期的领导人,但是他确是一个实实在在存在于当代中国史的人物,历史应当还原他的本色,想起刘少奇的一句话“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我希望我们的教科书在谈及那段历史时不要在用“当时中国领导人”来代替华国锋。
去年,召开十七时在主席台的末位看到了华老,当时欣喜不已,看到他精神矍铄,更是为他而感到高兴。万万没想到如今它却离我们远去,一位历史人物就这样黯然离世,他的远行将带给我们对那段历史的回忆,也必将引起我面对那段历史的正视。记得2006年赵紫阳去世的时候甚是冷清,今天华老走了,不知又会怎样,不管怎样我们都要为这位老人送上默默的哀思。[/SIZE]



[HR][img]../images/disp.gif[/IMG][COLOR=#C0C0C0]我声明该帖为原创,如有任何版权争议,我愿为此承担责任。[/COLOR]
1楼
客观的文章!为这位老人送上默默的哀思。
 
 
2楼


最近写了不少啊团团123456789123456789
3楼
同龄人的楼主写的很客观的文章,让我感到许多共鸣。我上初中那年,学校(应该是县委)经常组织上街游行。主题:“英明领袖华主席,一举粉碎四人帮”,还有毛选五卷发行了。
我们谈不好政治,只是经历的历史。
4楼
          历史人物之历史事实不会因历史某一时期的背景.潮流而掩饰其历史的使命.责任与意义!
5楼
为华老默默三分钟!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位好人!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