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四---亲历老山血战

楼主
一九八四---亲历老山血战
    自        序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九年的中越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部征战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从中印之战到中苏珍宝岛之战,从南越西沙之战到中越自卫还击作战,构成了一部部征战史的历史长廊。金戈铁马,刀光剑影,血沃红土,风雨艰辛。有多少优秀女儿为国而捐躯。在十年的中越战争中,参战人员包括后勤保障部队,空军部队,支前民兵,民工等约100万人。经历大小战斗近万次。特别是一九八四年四月二十八日收复老山地区的进攻战斗和七月十二日的老山地区防御战斗,双方投入总兵力达八万余人次。战斗空前激烈、悲壮,中越双方士兵在这片红土地上洒尽了热血!在一九八四年以后长达五年的中越边界冲突中,除“4.28”和“7.12”外,其作战规模均不能与之相比。
血与火的战场,最能给幸存者留下闪光的记忆!那刻骨铭心的记忆就是人生最好的教科书。然而,岁月无痕,随着时光的流逝,会给闪光的记忆落满尘埃。老山地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了,但那战场上,战火与硝烟、生命与鲜血、生与死的情景还深深地凝刻在我的心灵深处。现将尘封多年的这一段血与火的实史片段展现给读者,如实再现我军光辉历程中鲜为人知的往事,追忆那战火纷飞,炮火连天的岁月……。
本文记载的只是两山轮战的初期阶段。八四年元月至八月中越两支参战部队进行生死较量的一段战史。一九七九年我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取得胜利之后,越南黎笋集团霸权主义者仍不甘心失败,继续在我国边境进行武装挑衅活动,蚕食我国领土,炮击我村寨。无视我国政府的严正警告,悍然派遣军队入侵我老山地区。我们14军40师及配属部队,奉命收复我国领土——老山地区。一九八四年四月二十八日,战斗打响,指战员们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慨,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经过七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收复了老山主峰阵地。至五月十五日收复了那拉地区等三十多个高地及八里河东山。尔后,在条件极其艰苦、恶劣的情况下,我部在阵地上坚守了一百多个日日夜夜。彻底粉碎了越军排、连、营、团、加强师上百次大规模的反扑。战斗异常残酷、激烈、悲壮、我们用鲜血和生命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以较小的代价赢得了巨大的战果,巩固了老山地区的全部阵地。
战争,是人类长史的话题。尤其是残烈、险恶而又充满智慧的战争内容更能打动人们的阅读兴趣。悠悠数千年历史长河,无人离开过历史的薰陶与濡染。人们向往和平与安定,于是就密切关注战争的纪实与记载。我们不曾忘记往日战争的痕迹,从中获得精神的满足,在战争年代每位热血沸腾的将士都可以将智慧与勇气渲泄在残酷的较量之中。而在和平年代我们纵有热情与激奋也只好施之于日常生活的鸡毛蒜皮小事之中。尽管是毫不轻意,却是疲惫的多么可怜。所以这个时代是需要阅读战争的时代。让读者从英雄的事迹中,得到鼓舞,受到启迪。从阅读中获取大气与洒脱,从而自觉地摒弃斤斤计较之丑陋,迈向成功人生。
当读者把那场惊天动地,震撼人心,可歌可泣的战斗场面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时,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闻到了浓烈的火药气味,让你感受到了如火如荼的战场景观。你会为我们的战士顽强拼杀而骄傲,会为他们誓死如归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精神而感动,会为他们渴求生命的完美而落泪。这是一幅多么悲壮、多么可爱的英雄画卷……。
民族英雄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曾经激励过多少爱国之士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在八百年以后的今天仍然鼓舞着我们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英雄们坚守边关、英勇抗敌、冲锋陷阵。具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英雄气慨!
 
 
1楼
      第一章         受领作战任务

          我们部队驻地位于云南省宜良县城北约16公里处的大荒田村庄附近。这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子,坐落在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之中。乡村里,炊烟袅袅,整个村落便被笼罩在烟雾缭绕之中,隐隐约约,朦朦胧胧。不时从村子里传来几声牛唤犊的叫唤,狗的汪汪声,母鸡下蛋的咯嗒声。显示出小村的宁静,野草的芳香。部队营区便以大荒田而冠名,且名遐于祖国版图的西南边关。
       有一块四亩见方的水塘坐落在村北公路一侧,塘水绿绿,几颗倒挂的杨柳,青翠欲滴。微波荡漾的水面在阳光的照射下粼粼闪光,残荷梗有时会急剧地摇曳起来,接着便有鲤鱼的跳跃划破平静的水面,泛着阵阵涟漪,缓缓地将水从一边向一边推动着..........。当荷苞绽放的时侯,争奇斗艳,姹紫嫣红,湖光山色,令人赏心悦目,沉醉其中。
       从大荒田向南望去,一览无余的方亩阡陌,棋格般整整齐齐的田野上黄绿相间,是那蚕豆的黄花和绿叶在装点着美丽的原野。向南一直延伸到宜良县城。从大荒田向西展望,沟渠笔挺,林带秀美,越过一条小河流便可到达松涛阵阵的万寿山脚下。万寿山海拔高度达1600多米,巍峨高大,山脉绵延,绵恒百里。眼前的山峰粗犷而冷峻。
        从县城通往营区的公路,经过大荒田向东200米就到了我们的营区门口。一幅“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加强战备,准备打仗”的醒目标语矗立在大门口两侧,更显现出部队的威严。同时,这条路也是从县城通往宏山公社和九乡公社的必经之路,从我们营区贯穿而过。
         营区沿着东边的山坡脚下由北向南延伸。一条宽畅的柏油马路从师部向南拓展,鳞次栉比的营房沿着公路一字排开。气势宏伟的训练场宽阔壮观,各连队队列会操声如雷贯耳,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师教导队,司训队,修理所,防化连,侦察连,高炮营,师炮兵团沿着马路依次排列。一门门37双管高炮,双管高射机枪,85榴弹炮。100加农炮,122榴弹炮,40管122火箭炮一字摆放。显现出这支英雄部队的雄壮威武,经过千锤百炼,铸造出来的威武之师。
          师三大机关坐落在北边小山头旁边。一条清澈的溪水从师机关办公大楼门前流过,潺潺细流带着我的思绪流向田野,流向远方............。
      到了晚上,登高远望,一排排灯光错落有致,火树银花,金碧辉映。象是天上的街灯,象是一座山城,引人入胜,令人暇想。
       我们连就坐落在与师司令部隔山相望的小山包南边。坐北朝南,东靠架设连,西连教导队,一字摆开的高大桉树伫立在连队鱼塘旁边。一阵狂风刮来,树枝摇曳着翩翩起舞,直刮的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刹那间一股阴云笼罩在大荒田上空,令人望而生畏,如履薄冰,令人窒息.......。
    一九八四年  元月十四日  阴天  星期六     最高温度12度     最底温度4度
    今天上午,师司令部向我连下达作战命令,令我连做好奔赴老山前线的一切准备工作。连队立即召开连务会议,研究布置近期工作。一方面令全连加紧作战物资准备,另一方面加紧临战训练。同时,电令所有探家的干部,战士三天内必须归队,来部队探亲的家属作好离开部队的准备。一场战争悄悄地向我们走近。
  连长贾延杰,山东省齐河县人。1973年元月入伍,1978年底从师炮团调入师炮兵指挥连任测地二排排长。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荣立三等功,1983年任连长。                                        
    指导员杨胜芳;贵州省三惠县人。1977年元月入伍,1983年从师警卫连调入我连。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荣立三等功。
  副连长张志宣;贵州省凯里县人。1977年元月入伍,1982年从41师调入我连。先后任司务长,副连长。                                        
   副指导员张群才;云南省会泽县人。1974年元月入伍,1983年从师通信连调入指挥连任副指导员。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荣立三等功。
   一排长梁建林;贵州省遵义人。1980年入伍,1982年从部队院校分配到我连。
   二排长胡建华;四川省垫江县人。1978年12月入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作战。
2楼
    三排长高方奎;贵州省开阳县人。1978年元月入伍,1979年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作战。1982年从师无线连调入师炮兵指挥连,担任通信三排排长。
   15瓦电台台长;李顺荣,〈副连职〉贵州省兴义县人。1974年元月入伍,1978年底从120团通信连调入师炮兵指挥连。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
   150瓦电台报务主任;潘代光,贵州省道真县人。1979年元月入伍,从118团通信连调入师炮兵指挥连,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作战。
   司务长;姚登华,贵州省遵义人。1980年入伍,1982年从部队院校毕业分配到我连。
   炊食班班长;熊寿康,〈志愿兵〉贵州省黔西县人,1976年三月入伍。1978年底从120团步兵连队调入师炮兵指挥连。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     
   驾驶班班长;李云辉,云南省昆明市人,〈祖籍河南省汝州〉1980年元月入伍,军事技术过硬,干部苗子,管理大小车辆七台,人员十人。
   我连成立于1978年12月28日。在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前夜,为了密切步炮协同作战,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在军,师两级成立炮兵指挥连,在云南省河口县古凌箐老疆田正试组建。人员分别来自师直通信营通信连,无线连,架设连,师炮团炮兵指挥连,步兵118团,119团,120团,师工兵营机械连,师高炮营。一排设侦察班,计算班。二排设三个测地班。三排设五个通信班。另设15瓦电台,150瓦电台。炊食班,驾驶班。共有干部12名。全连编制105人。
     第一任连长张振生;山东省齐河县人,1973入伍,第一任政治指导员黄民生,四川省荣昌县人。1964年入伍;第一任副连长曹昆敬;河南省新乡人,1975年入伍。第一任副指导员董长根;河南省新县人,1970年入伍。第一任一排长李建成;贵州省黔西县人,1976年入伍。第一任二排长贾延杰,现任连长。第一任三排长孙建平;四川省乐山市人,1973年入伍。第一任150瓦电台台长黄显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人,1965年入伍。曾经参加过抗美援越战争。第一任150瓦电台报务主任;李建国,河南省平顶山市人,1976年入伍。第一任15瓦电台台长覃维利;山东省萊阳人,1975年入伍。第一任15瓦电台报务主任李顺荣现任电台台长。第一任司务长段绍敬;山东省禹城县人,1973年入伍。
    整个参战部队笼罩在浓烈的战争气氛之中,一九八四年的春节,对于有些干部战士来说是最后一个春节,有战争就会有伤亡。面对死亡,有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各连队开展了强化训练。同时,部队进行“三分四定”政治学习,纪律教育等活动。几乎每天晚上都在放映战斗故事片,以鼓舞士气,激励军心。在部队开进时及在战区作战时,为了保密不准给家寄信。一些没有探过家的战士,再也没有回到可爱的故乡,永远长眠在祖国的南疆边陲。    
    今年大荒田的气候也比往年更寒冷一些,阴凉的天气与战争的氛围交相辉映。这场残酷的战争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悄然来临。战争对于我们曾经历过的人来说,免不了有些畏惧,而对于未曾经历过的人来说,其内心世界充满着惧怕,不安和躁动。连长让后勤人员将鱼塘中超过半斤以上的鱼打捞出来,该杀的猪都杀掉,让战士们过一丰盛的节日。大有;“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的气概。
   根据临战训练情况,部队重新调整了休息日,每十天休息一天。我们师是昆明军区的战备值班部队,建制满员,装备精良,战斗力强,配备齐全。平时应急突发事件,
   
             元月18日    星期三    阴雨转晴    最高温度16度    最低温度3度
    在大荒田的上空乌云密布,淫雨绵绵。战争的氛围越来越浓,师首长命令,直属队的侦察连,工兵营工兵连,我们连的侦察排,测地排开赴老山战区。未开拔的连队也都在做着大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时间就是生命,战争推迟一天,也许美丽的生命就会延续一天。
   上级要求临时来部队探亲家属在25日之前全部离开部队,《战争让女人走开》是我们部队的真实写照。残酷的战事将一步步向我们逼近,形势逼人,愈加紧迫,大有一触即发的趋势。部队随军家属们的心个个都绷得紧紧的,因为这场从天而降的战火已经燃烧到边关,燃烧到大荒田的上空,燃烧到每一位参战人员的心中,燃烧到每一位家属的心中,这场战争将与她们息息相关。
 
            元月23日   晴天   星期一    最高温度16度   最低温度3度
3楼
    天空是浅蓝色的,象是浩瀚的海洋。然而这海洋并不平静,仿佛是有狂涛恶浪在怒吼跳掷。往日歌声嘹亮的军营已被寒冷,寂静的气息所取代。指战员们都在默默地写家信,三三两两地到部队服务社买一些必备的日常生活用品,与同乡们小聚在一起说些知心话,向有些留守的同乡们交待一些后事。相互之间借的钱及书,一些东西该还的都还掉,都在处理一些遗留问题。
    家属随军的干部们都在抓紧时间安排家中的生活问题,买柴,买面,买米,买罐头,收拾房子,钉鸡笼,忙里忙外,不亦乐乎。
   今天下午两点,接到师司令部命令;
    命令我们连三排全体人员于24日早上8点准时出发,向边境开进,务必于26日上午10点之前赶赴麻栗县跤趾城—线集结待命地域,进入临战状态。
    下午三排的战士们忙着准备物资。军车已被伪装网包的严严实实,该装车的作战物资纷纷装上军车。三排长高方奎为全排的战士们做着最后一次出征动员。一些老兵们心里素质还是比较高的,而一些刚入伍的新兵们却显现出一种畏惧的眼神。我们干部们整整一个下午都在开会,部署工作,进行分工。连长,副连长已带领一,二排前几天就到了老山战区,明天指导员将带领三排的战士们一起向边疆开进。
   战火的硝烟正在不断地向前漫延,时间越来越紧迫了,时间就是战斗,就是生命,就是胜利。现在的每一天都显得那么宝贵,那么短暂,那么令人难忘,令人珍惜。时钟嘀嘀嗒嗒,就要冲杀,时间紧逼,问题多样,心猿意马,也许临战前夕就是这样吧,军令如山倒,大部队即将开拔。
     
            元月24日    星期二    晴   风力4—5级   最高温度16度  最低温度5度
    今天下午收到了老家的来信,父母亲年老体弱多病,想让今年春节回老家一趟。看完了信复杂的心情难溢言表,更是思念家乡的亲人。然而,边陲的战火正在燃烧,现在正是需要我们去赴汤蹈火去守卫的时候的时侯,需要我们去献身的时候。但是,我不能把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告诉远方的亲人,只有把思念深深埋藏在心底。在此,用《再见吧妈妈》向远方的妈妈再见吧!
                        再见吧妈妈,再见吧妈妈,
                                                  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
                                                  行装已备好,部队要出发,
                                                  你不要悄悄的流泪,你不要把儿牵挂,
                                                  当我从战场上凯旋归来,再来看望亲爱的妈妈,
                                                  当我从战场上凯旋归来,再来看望幸福的妈妈,
                                                  啊……啊……我为妈妈擦去泪花,
                                                  再见吧妈妈,再见吧妈妈,

                                                 看山茶含苞欲放,怎能让豺狼践踏,
                                                 假如我在战斗中光荣牺牲,你会看到盛开的茶花,
                                                 假如我在战斗中光荣牺牲,你会看到美丽的茶花,
                                                  啊……啊……山茶花会陪伴着妈妈,
                                                  啊……啊……
                                                 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
                                                  行装已备好,部队已出发,
                                                 再见吧妈妈,再见吧妈妈,
                                                 再见吧妈妈,妈妈

4楼
   我们连原副连长张德祥前几天调到师通信连任指导员。他的爱人从河南武陟老家千里迢迢,拔山涉水来部队与亲人团聚,然而无情的边关狼烟,无情的战火使他们刚刚相见又要面对骨肉的分离。面对这一残酷的现实,只有唯一的选择——今天晚上离开部队。
                                                  
                                                                         一剪梅
      伤心离散玉覃秋。香残锁情,独上兰舟。生死相爱挥泪别,日照边关,月洒西楼。孤帆东去水自流。千种心绪,万般情愁。相聚相离别亦惆。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因为我与张德祥是同乡,又曾在过同一个连队,关系比较密切。下午去他们那儿看望一下,送一送老乡。刚好师通信营的郭教导员等人都在,正在做思想工作。让她不要牵挂,愉快地离开连队。象这种情况部队还有很多,很多.........。
       这次离别更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痛苦和思念将愈加强烈,但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为什么要嫁给一名军人呢。他们的职责就是扛枪打仗,保卫祖国的安定,让更多的有情人团聚在一起,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一但战争需要,都要绝对服从,甚至要付出鲜血和生命。

                             元月29日       星期天     晴       西南风5到6级       最高温度17度        最低温度0度
      
        冬季的风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它既不像春天那样温情,也不像秋天那样高爽,更不像夏天那种火热,它们是冷酷无情的,像雄狮一般朝人们怒吼着,路边的树枝猛烈地摇晃着,沙沙作响,恰似万马奔腾而过,使我仿佛看到了它那豪爽的性格,领略了它那排山倒海的气度。它使怯懦的人望而生畏,却给勇敢的人们以无穷的力量,去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克服一切困境。晚间,我带领全台的战友们冒着凛冽的寒风到野外作业,进行夜间架设电台天线训练,以提高我们整体的战术水平和战术技能。
           大战前夕,我们学习了解放军报刊登反映越军频繁对我边境武装挑衅制造流血事件的文章,以激励我们的斗志。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进入1984年以来,越军频繁向我边境地区进行武装挑衅,制造流血事件。
        1月5日傍晚,越军侵入我云南麻栗坡县董干公社马崩地区,开枪打死我农民王平力。
        1月1日至12日,越军不断用重机枪、高射机枪、步枪向我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麻栗坡县、广西凭祥市、龙州县、宁明县、防城各族自治县边境一些村镇射击。仅3日至5日,越军向我龙州县科甲地区发射的枪弹就达500余发。
            
      【新华社昆明1月17日电】云南边防部队某部痛击侵入我境内进行武装挑衅的越南武装人员,当场毙敌7名。
         1月14日上午9时50分,9名越南武装人员侵入我云南富宁县田蓬公社农保地区中和大山,向我正在地里劳动的群众开枪射击。正在边境巡逻的我边防部队某部指战员听到枪声立即赶来,同时向越军开火,毙敌7名,其余两名仓惶逃窜。
      记者 李石元
      【新华社昆明1月29日电】连日来,驻守在中越边境的云南边境部队指战员,冒寒风,披霜露,昼夜巡逻,警惕守卫边境,保卫各族人民过春节。
           春节前夕,越军向我云南边境频繁挑衅,河口、金平、麻栗坡等地的边防部队派出100多个小分队到边境前线站岗、巡逻。……
  为了让全国人民过好春节,许多干部战士还胸怀全局,主动放弃春节探亲休假,坚守战斗岗位。
       滇南春早。刚交农历正月头,云南马关县茅坪到水头的22个紧靠国境的少数民族村寨,就闹起了备耕春耕。由于越军频繁地挑衅袭扰,使当地近万亩农田难以耕种。我边防部队和当地民兵不得不组织护耕小分队,昼夜巡逻警戒,武装保卫当地各民族群众,展开了一场紧张的抢耕战斗。
        
5楼
    春节前夕,越军向我云南边境频繁挑衅,河口、金平、麻栗坡等地的边防部队派出100多个小分队到边境前线站岗、巡逻。……
  为了让全国人民过好春节,许多干部战士还胸怀全局,主动放弃春节探亲休假,坚守战斗岗位。
       滇南春早。刚交农历正月头,云南马关县茅坪到水头的22个紧靠国境的少数民族村寨,就闹起了备耕春耕。由于越军频繁地挑衅袭扰,使当地近万亩农田难以耕种。我边防部队和当地民兵不得不组织护耕小分队,昼夜巡逻警戒,武装保卫当地各民族群众,展开了一场紧张的抢耕战斗。
  春光如金。每天东方发白,一支支全副武装的护耕小分队就随着下田的群众出发了。他们在容易遭受敌人袭扰的田间地头设岗加哨,在敌人经常出没的国境线上巡逻执勤。
  某部十三连狙击组担任保卫茅坪苗寨群众生产的任务。年轻的班长曹友付带领战斗小组,借着夜色的掩护来到越军特工队出没的密林深草中执勤。这已经是他们第10次在这里执行任务了。在这些不眠的夜晚里,林子里常常是雾雨蒙蒙,战士们全身透湿。曹友付的肠胃让潮湿搞坏,一夜泻肚多次,关节也隐隐作痛,但他不吭一声地坚持着。负责保护作房、大寨、水头、野猪湾等几个寨子生产的某连狙击组和几十名民兵,已经经受了敌人前后39次、3000多发枪炮弹的袭击,阵地周围布满弹坑,而大家寸步不离战斗岗位。每当呼啸的枪弹从越方向向我境内打来,他们一面组织还击,一面奋不顾身地奔向田间,组织群众疏散,将牛马隐蔽。区武装部部长陆兴成一直在战斗最激烈的地方组织指挥。为了边境各族同胞的利益,为了祖国边疆的这块土地上粮丰人欢,边防部队指战员和民兵们在护耕的日日夜夜中不但忘我战斗,还甘愿牺牲个人的利益。
       某部十四连指导员施荣臻,一再推迟结婚的日期,带领护耕小分队巡逻在满布荆棘、丛林和地雷的国境线上,甚至关节炎和结石病多次复发,也没有离开过战斗行列。某部副连长马家明曾被越军在我境内埋设的地雷炸伤了一只脚,伤口愈合后,又四次带领小分队搜索护耕。
        民兵哨长刘丕林为了保卫群众春耕,丢荒了自家的20来亩责任田。边寨群众感动地说,哨长对边境民族同胞的深情说不完。
      云南方向,从3月1日至3月底,我富宁县田蓬区的小河沟、老卡河、大塘子,麻栗坡县杨万社的长田、茅山、者阴山,河口瑶族自治县桥头区的放马坪等边境村寨,多次遭到越南军队枪炮袭击。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d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