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那年那月--永远的十八岁:重返老山(老山参战兵)

54楼

[SIZE=5][ALIGN=CENTER][B]《永远的十八岁》之:重返老山(39)[/B][/ALIGN][/SIZE]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1/214353.jpg[/imga][/ALIGN]
[SIZE=3]
    这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是从那马通向双河地村的,记得85年1.15战斗后,从北京军区调来一支无人侦察机分队,他们就住在双河地。小飞机约一米五长,顺着大峡谷发出刺耳的尖叫声,飞向越南小青山阵地上空,无人侦察机在小青山右侧步兵阵地绕一圈,然后又经过班墨、郎哈、郎冲、183高地上空沿清水口飞回来。每天大约飞一次,越军也不理会。我们注意观察越军的高炮阵地,没有发现开火的迹象,只看见有个别越军步兵仰着脸看稀奇。

    小飞机是用无线电遥控指挥的,机肚子上装有连拍照相设备,在当时可能很先进。但飞过时噪声太大,就象我小时候在农村看电影蹲在发电机旁时,那噪声震死人。

    这条小路两侧曾是32师高炮营的高射炮阵地,我曾经去过一次。越南特工偷袭我们观察所时,曾跑错路,和高射炮兵们交上了火,有三名特工被击毙。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1/214518.jpg[/imga][/ALIGN]

    高炮阵地左边这个山凹里,曾有四个帐篷,那是一支女子救护队的营地。我们撤下时,她们还在。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1/214634.jpg[/imga][/ALIGN]

[ALIGN=CENTER]由小梁前边带路,我们向646高地出发。[/ALIGN]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1/214825.jpg[/imga][/ALIGN]


[ALIGN=CENTER]路很难走.当年的小路已经改道。[/ALIGN]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1/215316.jpg[/imga][/ALIGN]


    走到这里,我的上衣已经湿透,我的挂包里重量不足三公斤尚且如此,战时,我们要背差不多50公斤的重量。那还不得把人累死?

[ALIGN=CENTER]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url=../images/upload/2008/04/22/210444.jpg][img]../images/upload/2008/04/22/210444s.jpg[/img][/url][/ALIGN]

    (引用相关图片)王国良、颜峰我们三个,当年吃苦最大。每周最少要下山背送二次给养,每天轮流去后山背水,白天值班侦察敌情,夜间潜伏站哨……真要命啊!但那时年轻少壮,硬挺过来了。在战火中经历过千锤百炼的我们,还有什么坎迈不过去?!还有什么难挺不过去?!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只不过是小儿科。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1/215551.jpg[/imga][/ALIGN]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1/215741.jpg[/imga][/ALIGN]

    一瓶矿泉水咕咕嘟嘟喝下肚里,竟然止不住渴。休息一下,继续爬山。山上有个清泉池,到那里我要洗个澡,再喝些山泉水……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1/221428.jpg[/imga][/ALIGN]

    俗话说,看山跑死马。别看这646高地近在眼前,其实,还远着呢。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1/221807.jpg[/imga][/ALIGN]

[ALIGN=CENTER]在山半腰拍一张那马村全景[/ALIGN]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1/222008.jpg[/imga][/ALIGN]

[ALIGN=CENTER]太阳出来了。[/ALIGN]

[ALIGN=CENTER]有人在山中间围一大片地方养了几十只山羊,还养了几头牛。[/ALIGN]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1/222256.jpg[/imga][/ALIGN]

    山路越来越陡,体力耗得很快,看,小梁也累得走不动了。他向我要水喝,我告诉他说:“水已经喝完了,空瓶子还在,到清泉池我用瓶子灌,让你喝饱……”[/SIZE]
55楼
    老参啊,编辑完第39集,我是真累啊!一是被你的文字和图片所感染,如身在其中而累;二是我接连上传了近50张图片,累得我都想趴在地上。我网络真是让人着急,传一张图片真比发射一颗原子弹都难!今晚我等于发射了近50颗原子弹,威力行吧?

    累了我一个,欣慰一家人!祝各位跟随老参“重返”顺利!
    晚安!

    请暂勿回复此主帖。
56楼

[SIZE=5][ALIGN=CENTER][B]《永远的十八岁》之:重返老山(40)[/B][/ALIGN][/SIZE]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2/195116.jpg[/imga][/ALIGN]
[SIZE=3]
    站得越高,看得越远。

    这就是炮兵侦察员的兵种优势。我们为炮火指示修正目标,随时随地为指挥员提供战场情况。我们有灵活的大脑,有明亮的眼睛,敌人隐藏得再好,也能被我们发现蛛丝蚂迹,并最终消灭他们……

    站在这里,那马村的千年古树、兰球场、民房、村东三岔路口、盘龙江南岸的甘田村和盘山公路,还有那一座座大小不一、高低层叠的熟悉山峰尽收眼底。

    1984年12月8日日记写道:“……下午13点,有兄弟部队两名电话兵在那马村三岔路口架线,他们不知道那里是暴露地段,走路慢悠悠的,被小青山上的敌侦察兵发现,向他俩打了三发炮弹,两个兵很机灵,迅速卧倒在水沟里,有一发炮弹打在路上,另两发打在路右边有个三角铁架的山头上,几分钟后,两个电话兵爬起来快速离开了那里。这两个兵命真大……”

    1984年12月11日日记写道:“……这时,越军对甘田村下边的沿江公路炮击,有几辆汽车差点被打中,我们离开村子,赶快上山,刚到观察所,我军位于天保农场右侧的沿江122毫米榴弹炮阵地遭敌炮击,弹群覆盖了炮阵地,黑烟滚滚,不知有无伤亡,有几发炮弹落在水中,腾起几十米高的水柱……”

    1984年11月28日日记写道:“……整个上午,敌几门山顶上的直瞄炮不停地向我步兵阵地射击,还有敌炮向我马店、偏马、天保、船头、南榔、甘田等村寨炮击,三转弯公路每分钟都有炮弹爆炸,三转弯公路上午很少有车辆经过,没有汽车被打到。那马村还是没有落弹,我看到那位大娘在门前晒咖啡……”

    1984年11月19日日记写道:“……从中午十二点开始,越军发疯似地开始炮击我方村寨,很久没看到越军敢这么疯狂,新寨、新新寨、甘田首先遭到炮击,新寨有民房着火。看到越军炮轰甘田,连长骂了一句:‘这吊越南人真是胡打,那有什么?黄鼠狼都不一定有。’甘田村早被越军炸成光秃秃了,别说没人,连块完整的瓦片也不一定找得到。就这样一个目标,越军竟打了近百发炮弹……”

    1984年8月29日日记写道:“……战场上,没有枪炮声的夜晚死一样沉寂,草丛中有很多荧火虫闪着蓝光,绿光闪跃的小草蛇不时地在林中跑过。遥望山下的那马村黑夜中没有一点灯光,昂首看灰雾茫茫的天空,没有一个星星更没有月亮。这就是战场,这就是战场寂瘼难熬的夜晚。”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2/195302.jpg[/imga][/ALIGN]

    清泉池附近的山洞,洞口已经瘫塌。我仍然记得洞里很大,可以容纳一个连队,千奇百怪的石乳倒挂在洞顶上。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2/195342.jpg[/imga][/ALIGN]

    是被山洪冲垮?还是被当年越军的重型炮弹炸塌?我努力地寻找能给我答案的蛛丝蚂迹。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2/195655.jpg[/imga][/ALIGN]

    小梁说:“姚老兵,想进去看看吗?我带你进去……”

    “不用了......”我回答他说,拍张照片做个留念就行了。

    1985年1月10日日记记载:“……在清泉池洗手时,听见旁边的山洞里传出杂乱的响声。我和刘世界迅速占领洞口有利位置,向洞里喊话,没有回应。我向洞里投了一枚手榴弹,我俩又向洞里交叉射击,离开时又往山洞里投了几颗手榴弹。
    这个山洞洞口较小,洞内很大,可容纳一个连的兵力。炮五团的杨刚欣排长曾带我进去过,山洞只有此一个出口,这是个天然形成的溶洞,洞内有奇形怪状的石乳从洞顶倒立,有点吓人……”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2/195927.jpg[/imga][/ALIGN]

    由于不便进洞查看,离开时我观察了四周的地形地貌,仍然不敢肯定这就是当年的那个山洞。
    小梁说:“你说的山洞就是这个,附近再没有其它山洞。”他的话我只当做参考,如果就是这个山洞,那么清泉池就在这个洞口东边不远。找到清泉池时,我就能肯定这个山洞是或不是。通往芭蕉坪的那条山涧小路,似乎也已改道。当年敌特工偷袭我们的那个夜晚,因迷雾太大,能见度也就十米左右,敌特工在这附近的一个小岔路口迷失了方向,最终的下场是被高炮部队用高机平射,有三名特工被打成蜂窝状,死于乱枪之中。

    1984年11月26日日记记载:“……我想睡一会,但怎么也睡不着,拉被子蒙着头,还是睡不着,心里慌慌的,脑子乱乱的,闭上眼就似有人在我床前站立,坐起来四周看看,什么也没有,听到草丛中有响动,随手拿起冲锋枪,下床蹲在一边,警惕注视林中,不放过任何可疑之处,并没发现什么。
    严治平正在站岗,他向我投了个小石子,干咳一声。看到了他,正端着枪,靠峭壁站着。我走过去,他小声问我干吗不睡,我说心里发慌睡不着,他穿着大衣,身边摆了一排拧开盖子的手榴弹。这时,后山传来似有人走路的响动,严治平贴近我耳朵说,这声音己响了三次了。我压低声音答道:‘感觉有情况,小路上的绊线手榴弹一响咱就投弹,管他是谁。’我俩的冲锋枪都是满弹夹子弹,还有十个装满子弹的备用弹夹,我们密切地注视着两个山道口,紧张得能够听到彼此的呼吸。突然,山下传来几声枪响,紧接着枪声大作。枪声是从后山山下高炮阵地方向传来。突然响起的枪声,惊醒了连长和其它几位战友,大家纷纷拿起武器,拉响枪拴,连长急促地说:‘大家不要乱,各就各位。’严治平向连长报告了刚才发生的情况,山下的枪声打得更激烈了,能听到后山小路咚咚的杂乱脚步声,连长判断是敌特工偷袭高炮阵地或女子救护队营地,也或是偷袭我们不成摸错了路。根据山下枪声的密集度,可能敌人来了不少,连长用电台向营长报告,问是否让我们支援高炮部队。营长在电台里用明语吼道:“许正楼!你给我听好了!趴在那别动,敌人来了就投手榴弹!其它的事,你他娘的别管!”我们遵照营长的命令,严阵以待,不久,山下的枪声惭惭稀落下来,后山小路又传来糟杂的脚步声,慢慢又恢复了黑夜的寂静。浓雾笼罩的深夜,让我冷得哆嗦,但再无睡意……”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url=../images/upload/2008/04/22/211838.jpg][img]../images/upload/2008/04/22/211838s.jpg[/img][/url][/ALIGN]
    [ALIGN=CENTER]我和老连长许正楼在观察所[/ALIGN]

    老连长战后担任炮十六团参谋长,现在无锡某部工作。本来我们约定一起重返老山,因工作上的事他末能成行。老营长王玉江战后任炮三团团长,现在没有联系。他们都是优秀的炮兵指挥员。
    电话兵严治平现在合肥市经营美容店,这是个鬼机灵的家伙。我俩常有电话联系。[/SIZE]
57楼

[SIZE=5][ALIGN=CENTER][B]《永远的十八岁》之:重返老山(41)[/B][/ALIGN][/SIZE]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2/200049.jpg[/imga][/ALIGN]
[SIZE=3]
    根据地形地貌分析,这个位置就是当年的清泉池。
    经过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山洪冲淤,这里变成一个小凹坑,没了泉水,也没了当年的池。

    1984年8月15日日记写道:“……下午四点,班长汪如申值班,我和连长许正楼去后山清泉池洗澡。现在是雨季,水流挺大,这么高的大山,水竟然也跑这么高,让我这个出生在中原的孩子感到稀奇。云南这个地方,山清水秀,真的好风景啊,要不是打仗.我就算走迷了路也不可能到这里来。话又说回来,要不打仗,我真的不想走了,落户到这多好。
连长把**顶上火,连同香皂放在水池边蕉叶上。这水真清彻,几条小鱼苗在水中游来游去,一点不怕人,还围着我身上咬,咬得我痒痒的。用手逗它们玩,我不忍心伤害它们,希望每天来洗澡都能见到它们。连长要我为他搓背,我用力地搓。

    连长笑着说:‘错了,向一个方向一下一下的搓,你来回搓灰又长上了,效果不好。’
    连长问我在老家有没有搓背的习惯,我支支吾吾地说:‘有……是有……’
    连长笑我说:‘有个屁。我也是到部队才养成搓背习惯的。小时候,和伙伴们一起在山上放牛,把牛往山上一放,就去河里洗澡。洗得了澡,牛也吃饱了,赶着牛回家,脖子上背上的灰还没掉,呵呵……’

    我说:‘我在家放过羊,没放过牛。’
    连长说:‘我羊、牛都放过。每天晚上回家时,把捉野鸡的笼套放好,第二天一早准能捉到一只野鸡。把野鸡腿和翅膀用草捆好,然后去河塘边挖些黄泥巴来,把野鸡用黄泥巴活生生包成圆球状,放火上烧。泥烧干时敲碎泥巴,那鸡肉好香啊……’
    我问:‘那鸡毛呢?’
    连长说:‘鸡毛没了,很奇怪。把野鸡肚子里脏东西甩掉,就可以吃了。’说话间,一只野鸡咯咯地飞起来,又钻进野草中,野鸡跑过之处,杂草嗦嗦的晃动着。连长呼地从水中坐起,拿起池边的**,我也同时拿起冲峰枪。我俩赤身裸体躲在乱石杂草中,密切注意着周围的动静,不一会,离我们二十几米远的山道上传来咚咚的脚步声。脚步声远去,我登高一望,发现一青壮年男子身背竹娄,百姓装束,向山下走去……”

    1984年9月11日日记写道:“……清泉池旁边,我们架了半片竹筒当水槽把水引向一边,雨季水流很大,50公斤容量的大塑料水壶一会就接满了,我扭紧壶盖,肩扛起往回走,露水很大,湿透了的解放鞋走路很滑,每走一步会发出唧唧响声。一百多斤的重量压在身上真不是滋味,没走一半路,我己满身是汗,转弯处不小心被树根绊了一脚,身体失衡,重重地摔倒在地上,装满水的大塑壶咕咕噜噜滚下山坡。这一跤摔得我眼冒金星,从地上爬起,痛得我呜呜哭起来。我不是金刚之躯,也不是英雄好汉,我疼痛,我委屈,我窝心,我想家……总之,哭一哭感觉心里舒畅。我望着浓雾缭绕的大山,知道炊事员还等着用水,于是脱掉光滑的鞋子,顺着被水壶滚过压倒的杂草去寻找水壶,十多米处,水壶被卡在两棵小树中间,再往下就是陡峭的悬崖……”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2/201002.jpg[/imga][/ALIGN]

    这里有一条从山上冲下来的水沟,在雨季,应该是排洪通道。记忆里,这一带落过不少重型炮弹。

    1984年11月23日日记写道:“清泉池的水流越来越小了,现在是旱季,我早早来接水,50公斤容量的大水壶等了差不多半个小时才接满。等水这功夫,我站在一个高处往四周看了一下,有八个大弹坑,这是敌人昨夜打来的炮弹,有一片山草被烧光了,我在附近捡了几块碎弹片.背水回去后我喊叫大家过来看弹片……”

    我突然想到,刚才在山半腰看到一个羊圈,旁边挖了一个不小的池塘。也可能是放羊人故意修改了水道,方便储水,才使原来的清泉池遭灭顶之灾。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2/202740.jpg[/imga][/ALIGN]

    我在林中转悠,寻找当年的记忆。这一带曾有不少大树,现在也看不到了。

    1984年11月29日日记写道:“中午,我去后山清泉池洗澡,小路两侧新炸了不少弹坑,有很多处山草被烧得只剩下一片片黑呼呼的草根.有几棵树也被烧毁,水池附近也落了很多炮弹。有一枚炮弹打在水池里,透过清沏如镜的水,能看到水池深了许多,水中已看不见那群小鱼苗,平时接水用的半片竹筒水糟也不知被炸飞到何处。在不远处,我找到了以前藏在草丛中的另一半竹筒,重新架好水糟接管。水池旁的这棵参天大树中部,有一块手掌大的弹片牢牢的钉在上面,我爬上树去很用力都没拔下来,树干上飞进了好多个核桃般大小的弹片,有些弹片进得不太深,能看得见,每个弹空处都往外渗液。大树枝上常见的两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现在只看见有一只在树技上来回走动着,发出唧唧的哀呜。我在这里转了一圈,大概数了一下,新添了大约三十个弹坑,我随便捡了些弹片,用手绢包好,留做纪念。”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2/205527.jpg[/imga][/ALIGN]

    从清泉池再往前走,到处是丈高的杂草树丛,一遍遍拇指粗细的径条植物,缠绕着一团团象铁丝网一样的“沙拉秧”。让人寸步难行,有幸弯腰钻过去,却无法再走,只好又钻回来,另选途径。这样反反复复,浪费了大量时间,又消耗了大量体能,汗水继续流,又没有水源补充,干渴难耐。我沿着峭壁行走,看见了悬崖上垂下来的一根青藤。

    1985年1月10日日记写道:“下午2点,我和1师刘世界、36师刘德伟三人奉命上山查看,我们抓着青青的藤条,攀上十多米高的悬崖,悬崖上边是一段缓斜坡,杂草丛生,再往上走,又是一个三十多米高的悬崖绝壁,从悬崖顶部垂下来几条长着青叶的藤条,藤条有指头般粗细。刘世界说:‘在砚山临战前训练时,我们全班八个人抓着两根指头粗的藤条攀登悬崖,都没事,活滕条非常结实。’刘世界把枪往背后一拉,象猴子般地向上攀登,我和刘德伟紧随其后,爬上山顶,我们三人都热了一身汗……山顶厚厚的落叶上,明显有人走过的痕迹,再查,有吃过的罐头盒和一条蓝色的裤子隐藏在一堆腐叶下。由此判断,昨夜滚下的石头是敌特工所为。我们顺着足迹一直追到后山小路……”

    难道我走错了路?这道悬崖难道是观察所上边十多米处?向前又走几步,眼前是一个绝壁,右边也是绝壁。我对这个地形明显没有印象,就在我彷徨时,石逢里传来咕咕的响声,这声音有点象蛇吞鼠时发出的警报声。我往后退、后退……我不太喜欢蛇这种动物,特别是毒蛇。右脚踩在一块青石上,石上的青藻让我滑了一脚,石头哗啦啦滚下悬崖。我赶忙紧抓住草根……好险![/SIZE]



[COLOR=blue]    
    编者注:本集中出现两次“**”,原文是“shou qiang”两字,又被屏蔽了,所以只好用拼音注释一下。[/COLOR]
58楼

[SIZE=5][ALIGN=CENTER][B]《永远的十八岁》之:重返老山(42)[/B][/ALIGN][/SIZE]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3/190920.jpg[/imga][/ALIGN]
[SIZE=3]
    路在哪里?!路在何方?!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3/191433.jpg[/imga][/ALIGN]

    由于没有路能走,我俩分开去寻找能通过的地方。已经看见了观察所的大致位置,草深林密路陡,就是走不过去。我在林中转圈圈,体能早已耗尽,干渴难耐,好不容易前进了十多米,面前又是一个绝壁深渊。我大声叫喊小梁,想知道他在什么位置,没有回音。我打通了他的手机,我俩又退回来汇合在一起,他被热得面红耳赤,头上,脖子里,背上粘满了草渣和树籽。他望着我,用试探的口气说:“老兵,没有路了,这几年发了几次山洪,山体多次滑坡,还有地雷……要不,咱下山吧.这山没啥好看的……”我明白他也累得够呛,但累归累,相隔二十多年,不远万里来寻找我十八岁的足迹,累又怎样?这个新兵蛋子,还想忽悠本老兵。我曾在这里战斗过数月,林中有没有地雷我心里再清楚不过。

    “如果你嫌太累,可以先下山去,我慢慢找……”我对他不客气地说。从上山到现在,他已经是第三次说这种泄气话了,此时,我对眼前这个年轻人极不感冒……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url=../images/upload/2008/04/23/191610.jpg][img]../images/upload/2008/04/23/191610s.jpg[/img][/url][/ALIGN]


    小梁看出我不高兴,转身沿峭壁继续前行。
    我此时终于明白:
    经过专业训练过的越军特工,在偷袭我们的那个夜晚为何会在迷雾中失去方向!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靳开来在密林丛中行军时手举砍刀开路,当听到上级首长在电台里命令穿插部队必须几点到达指定位置时为何大发牢骚:……枪毙好了!统统枪毙!!

    收复老山战斗中,14军的一个穿插营在密林中走散而不能准时到达指定位置。到达攻击位置时,一个穿插营只跟上了二个排,其余在密林中走散而损失惨重……

    646高地是我生活战斗了几个月的地方,地形和草木再熟悉不过,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不带装备淄重,竟在密林丛中耗去二个小时,仍末到达观察所位置,而且还带有向导!我们的军事指挥员在将来的实战中制定作战方案时,一定要考虑到密林丛中无路可走的因素。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3/192855.jpg[/imga][/ALIGN]

    [B]我的心里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再苦再累也要向前!向前!!向前!!![/B]

    没有人命令我必须在几点准时到达观察所,但我还是不愿停下那越来越沉的脚步!人在饥渴难耐、体力严重透支时真是生不如死。此时才能真正体会到在办公室衡温下品茶、读报、工作、聊天是多么享受的一桩美事……还好,这点点劳累和我战时的经历相比,只是小菜一碟、毛毛雨也。我心态平稳,面无惧色,战时的感觉正在被我慢慢品嚼……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3/193037.jpg[/imga][/ALIGN]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3/193153.jpg[/imga][/ALIGN]

[ALIGN=CENTER]这里是646高地的主峰。[/ALIGN]

    这一片丈高的杂草地带正是我们观察所的前斜坡。唉!满脑子装着向前、向前、向前,结果走过头了,到了观察所的前边了……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3/193332.jpg[/imga][/ALIGN]
 

    这四朵芦苇花右边看过去,那个凸起的山鼻子才是我们观察所位置。
    小梁说:“老兵大哥,真不好意思啊,我其实也没有去过你们观察所。我平时顶多到山半腰的咖啡地和甘蔗林干点活,让你走这多弯弯路……休息一会,我带你上观察所。”

    “就到这里吧,今天你辛苦了,这段斜坡是不能走过去的,观察所前边二十米可能真的埋有地雷。”我回答小梁说。
    “这里没有地雷,我知道没有……”小梁内疚的同时,似乎要坚决带我上观察所了。

    然而,我清楚地记得,36师侦察排长徐英超在知道观察所遭敌特偷袭末随后,多次建议在观察所前边二十米斜坡布雷,以免腹背受敌,这个军校刚毕业不久的学生官火急火急、说干就干的性格,我是了解一二的。我们撤下去以前的确还没有实施布雷,谁知道他们和后期轮战部队会不会在此布雷?后期的中越边境大排雷,这里肯定不在排雷范围内,还是小心为好。

    我感觉今天运气不佳,两个眼皮老是巴嗒巴嗒跳,该不会是好兆头吧?原地休息,再做决定。[/SIZE]
59楼

[SIZE=5][ALIGN=CENTER][B]《永远的十八岁》之:重返老山(43)[/B][/ALIGN][/SIZE]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3/193505.jpg[/imga][/ALIGN]
[SIZE=3]
    到这里时,我的白衬衣象是在土灰路上滚过一样脏污。芦苇花上飘落的白毛毛从领口掉进衬衣里痒得我直抓挠。
    646高地是我终生难忘的地方,小梁虽是土生土长的那马村人,他无法理解参战老兵对这山这水这村和这里乡亲们的那份情怀。

    1984年7月21日日记写道:“天刚麻麻亮,我们已整理好行装,我扎紧腿绑带,往绑带里悄悄塞了一粒子弹。昨夜我己想好,战场上什么想不到的事情都有可能出现,往最坏处想,一旦和敌人遭遇,在不能取胜又无法脱身弹尽粮绝时,不能当俘虏,关健时刻,把这颗子弹留给自己……我们告别大娘,向山上出发。出那马村口左转,走过一块早己荒废了的干涸稻田地,就看见了那弯弯曲曲通往山上的小路。今晨雾很大,老山主峰被大雾笼罩,越南的小青山基本看不清它的轮廓。穿过甘蔗林,是一片不小的咖啡地,这一带山势较缓,杂草丛生,不一会,露水已打湿了我们的衣裤。连长打头阵,姚志杰断后,我和颜峰、王国良、朱殿虎居中,我们警惕地扫视着山道左右的情况,咖啡丛中怪石林立,突出的石头黑呼呼的形状各异,偶尔看到有人形状怪石在雾中显现,让人心中一惊,头皮紧麻,不由抬起枪口,随后又恢复平静。咖啡地尽头,再往上走,便是一个象天梯一样的陡直坡,从山上面通下来一根绳索和五六条黑色军用电话线,站在这里可以听到山上有人唱歌,那男高音歌喉不错,听歌调是邓丽君的《美酒加咔啡》。美酒加咔啡,我只要喝一杯,想起了过去,又喝了第二杯……我要美酒加咖啡,一杯再一杯……我们抓住绳索,一步步艰难地往上爬,汗水和露水早己把军装湿透,满头的汗水滚下来模糊着双眼,口中能品到汗水的甘咸。我喘口气,右手抓紧绳索不敢松开,偶能停几秒用左臂抹一把汗,亮开双眼,再接着往上爬。这段山路不长,但好吃力。上去后,40师侦察连傅连长站在山道口微笑着迎接我们……”

    当年我们初上观察所,山上住着40师炮团侦察兵和42师的侦察员。我在网上查过有关资料,没找到42师参战的有关记录,让我有些不解。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3/193629.jpg[/imga][/ALIGN]

[ALIGN=CENTER]646高地观察所老照片[/ALIGN]

    拍这张相片时,我凌空站在观察所的大石头上。老连长瞪了我一眼:“不想活了?!”小青山上的越军侦察兵可是拿着望远镜寻找我们呢。险!险!险!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3/193749.jpg[/imga][/ALIGN]

    山还是那个山,水还是那个水,只是再也听不见炮火的轰鸣和40管火箭炮有节奏的尖啸声。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3/193905.jpg[/imga][/ALIGN]

    (引用相关图片)芭蕉坪山上布置有火箭炮部队,每当向敌人发射时,一溜溜拖着火红尾巴的弹丸从观察所上空呼啸而过,场面十分壮观。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3/194413.jpg[/imga][/ALIGN]

[ALIGN=CENTER]火箭炮阵地在左远方的高山上[/ALIGN]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3/194528.jpg[/imga][/ALIGN]

    (引用相关图片)战场上最好听、最美妙、最有音韵旋律的炮声,就是咔啾沙火箭炮发出的一连串“啾!啾!啾!啾……啾!啾!啾!啾!……”

    1984年11月19日日记写道:“越军对偏马、船头、天保进行轮番炮轰,天保落弹最多,有两撞楼房被炸塌。尘烟翻滚,与此同时,我火箭炮部队对敌步兵阵地打了几个齐射,火箭炮发射时的声音很有节奏,非常动听。在战场上,我特喜欢听火箭炮发射的声音,白天虽看不见弹道,但每当弹群从我们观察所上空飞啸而过,那哨音,那节奏,真的好让人兴奋,能让人找到对敌人复仇的感觉。火箭弹群空爆加地爆覆盖在敌人的步兵阵地上,清脆的空爆声伴随着沉闷的地爆,浓烟中看到断碎的尸块,[COLOR=blue]残缺的**,[/COLOR]石渣和土浪飞向天空,一浪盖过一浪,越南兵就是铁打的铜铸的,这阵势也够这群狗娘养的喝一壶了……在越南183高地右侧公路,有七名越南军民,肩扛弹药箱沿公路往小青山后边奔跑,这是一支军工队,我们的重型火炮打这样的小目标不合算,今天顾不上打他们,我们有大生意做,但32师余连长他们喜欢这桩买卖。我听到余连长上报四号阻击点射击,话音没落,已听到火箭炮炮弹出膛的呼啸声,几秒钟后火箭弹覆盖了那七个越南人,这七个人死在了离小青山侧后隐蔽路段还有十五米的公路边。以他们载重的奔跑速度,再有一分钟就能跑到小青山背后的隐蔽位值,起码死不完。如今他们命运不佳,活该倒霉,尸体横竖交错地躺在地上,路边的草木在燃烧着火焰,等32师炮弹飞到时,火箭炮部队已经抢先做了这桩买卖,只是苦了那七个越南军工,死了又挨二次炸弹。”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url=../images/upload/2008/04/23/194645.jpg][img]../images/upload/2008/04/23/194645s.jpg[/img][/url][/ALIGN]

[ALIGN=CENTER](引用相关图片)炮兵观察所[/ALIGN]

    1984年11月22日日记记录:“……中午12点至下午2点,我们后边山上的火箭炮部队向敌人打了十多个齐射,火箭炮发射的声音让人听起来很振奋,每次齐射我们观察所人员都听着呼啸的节奏高兴得嗷傲叫,真希望火箭炮别停,永远持续地发射下去……有一个齐射又打183高地右侧公路的敌散兵,这次只有五人,有一个没整死,抱着头飞奔着躲到小青山后边树丛中看不见了。小青山后山根有一条路直通544高地,敌人运兵和送弹药都必经此地,因为走清水桥更要命。我觉得火箭炮打少数散兵这个打法不合算……今晚六点钟,敌步兵对我前沿发起冲锋,我偏马高机阵地十多门高机平射一齐开火,对清水桥一带敌要道进行火力封锁。敌人有六门高机平射向我那拉口要道火力封锁,双方红红的弹道交织在一起,场面非常壮观,都把人看呆了,没想到二十几门高机一齐平射构成的美丽画面是如此壮观,比夜间火箭炮齐射还好看,只是火箭炮在高空,高射炮平射在低空.要是能一起来就更壮观了。

    晚上六点40分,火箭炮终于忍不住了,呼啸的炮弹一队队一群一群托着红红的尾巴从我们观察所上空带着哨音而过,映红了整个天空,照亮了整个大地。敌清水口,183高地右侧公路,敌步兵阵地都成了弹着点,弹点爆炸后到处是燃烧的火焰,这个壮观的美景让观察所每个人兴奋。连长许正楼快三十岁的人了,看到这枪林弹雨极为壮观又令人振撼的场面象个孩子似地欢跳起来。班长汪如申也乐呆了,嘴巴里不停地‘唷……唷……唷……好……好……好……’炊事员栾加利、驾驶员刘志刚、电话兵严治平、报话班长朱殿虎、侦察员王国良、颜峰,这会人到的可真齐哟。这战争美景有多少人一辈子都别想看到,这弹飞炮闪的实景大场面比电影里好看几万倍。严治平看到这个场面,兴奋地说:‘老子回家说给我们厂的人听,能眼气死他们……’这时有一群群敌炮弹在船头、天保爆炸,又有一个弹群在偏马爆炸,爆炸后各村都有房屋燃烧……连长大吼一声:‘姚万富我俩留下值班,其它人赶快去山洞隐蔽!快点!!’大家都很听话,一溜溜地都跑后边山洞去了。要命的时候总是没有人敢磨磨蹭蹭讨价还价。这时……”[/SIZE]


[COLOR=blue]    编者注:文中蓝色字体处的“**”,指“qiang zhi”。每出现一次,便被屏蔽一次。真不明白,这个词语犯了什么错。[/COLOR]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1.4375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