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那年那月--永远的十八岁:重返老山(老山参战兵)

60楼
[SIZE=5][ALIGN=CENTER][B]
《永远的十八岁》之:重返老山(44)[/B][/ALIGN][/SIZE]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4/193446.jpg[/imga][/ALIGN]
[SIZE=3]
[ALIGN=CENTER]646高地老照片(一):
左边第一位是1师侦察兵刘世界,中间是36师侦察排长徐英超,右边是我本人。[/ALIGN]

    1984年12月4日,晨雾。我在日记中写道:“上午,12军36师的侦察兵上山来了,为首的是个排长,名叫徐英超,军校毕业,人长得很帅,一米八几的个子,是河南商丘人。老乡相见,话就自然多些,徐排长是战前补充到36师的,原部队在山东烟台福山区,54704部队。他向我了解了昨天敌人炮袭观察所的情况后,显得有点紧张,我把他们一行三人安排在以前杨刚欣排长住的地方,他很感激,住这里安全,炮弹炸不到。他们搞好床位,就急着去观察所选位置,我告诉他炮三师十三团的侦察兵马上就到,观察所的观测位置很紧张,这么一说,徐排长赶忙将三角架支上,先抢个好位置再说。看了一师陈排长修的工事,他就火急火急地让我带他去后山选木料。这学生官真是性急啊……”

    1984年12月7日,轻雾。我在日记中写道:“下午,去后山背水,旱季的水流越来越小了,山上现在住有四家单位,总人数超过二十人,而水的流量需要一个半小时才能接满50公斤容量的胶壶。我们单位的用水量最大,已经采取了措施,用两个胶壶盛水,一壶净水做饭用,另一壶在集水池里灌装,用于洗菜洗脸。
    我来得不凑巧,接水的引槽已被人占了,这个兵已接了半胶壶水,正提着冲锋枪站在旁边等水,见我走来,客气地让我先接水。闲谈之中,知他昨天才上山,是一师指挥连的侦察兵,叫刘世界,郑州市人,爸妈都在郑州卷烟厂上班,他也是84年新兵, 人长得很精神,机灵灵的……”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4/193607.jpg[/imga][/ALIGN]

[ALIGN=CENTER]图片说明:陆一军一师侦察员刘世界[/ALIGN]

    1985年1月29日,中越双方临时休战。

    我们部队奉命撤往小石洞休整,做战略预备队。携带武器装备下山那天,刘世界帮我背着被包,送到那马村古树下,直到晚上23点30分他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第二天6点30分,我们侦察分队离开那马村,在天保农场路边等候营指挥所人员到达。我看到有很多部队正在往前线开进,一辆装满士兵的军车在我们旁边停下,车上下来一名军官问路,这名军官竟然是我们连长新兵连时的战友,是炮九师14团的。原来他们奉命担任军工任务,保障一师步兵战斗。当时听说要攻打大、小青山,因我们就要撤往二线休整而无缘参加这次战斗,当时大家心中都非常遗撼……

    在小石洞休整期间,我和刘世界、杨刚欣都有书信往来。1991年和2008年,我两次去郑州卷烟厂寻找战友刘世界,都无功而返。我把这些同生死共患难的铁血战友照片发在网上,在有生之年,一定要找到他们!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4/193901.jpg[/imga][/ALIGN]

[ALIGN=CENTER]646高地老照片(二):侦察班计算员党进友在观察所[/ALIGN]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4/194143.jpg[/imga][/ALIGN]

[ALIGN=CENTER]646高地老照片(三):我的住处,站的地方前边是通往山下的80度陡峭小路。[/ALIGN]

    1984年11月22日日记写道:“晚上20点零5分,敌人一群重型炮弹向我们观察所飞来,是在敌班墨左侧一个阵地发射的,我们刚刚看到敌炮发射的闪光,突然感觉头顶有股冷风吹过,‘呜呜呜!!!……’就象魔鬼的声音。连长说:‘快躲!!’我闪电般地跃下台阶,钻进窄小的猫耳洞,连长也紧跟着钻进来,后边我们的住处附近传来几阵剧烈的爆炸声,又有‘呜呜呜呜……’的怪声飞过。听到外面树叶子哗哗地击打叶片声,我卷在小洞里边竖起耳朵听,问连长:‘我的妈呀!这是什么鬼声音这么恐怖?’连长喘着粗气说:‘最低是152毫米加榴弹。别的没这么大威力,他娘的就象飞机从头顶低空飞过!’我们卷在洞里,能感觉到屁股在震动,这炮弹一定在不远处爆炸。片刻,我俩爬出洞外,各就各位,继续搜寻敌人目标……
    换班睡觉时,我的蚊帐被土石杂草树枝压塌,班长说刚才有一发炮弹在我俩床位上边的斜坡上爆炸,落下的土石只是弄脏了我俩的床上蚊帐、被子,并没有燃烧,也没有损失。有几发炮弹落在我们露天厕所的地方,树木燃烧了一些,也没人去灭火,自已不着了。有更多炮弹听声音在后山清泉池一带爆炸,今天观察所全体人员有惊无险。”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url=../images/upload/2008/04/24/194644.jpg][img]../images/upload/2008/04/24/194644s.jpg[/img][/url][/ALIGN]

[ALIGN=CENTER]646高地老照片(四):我在观察所防御工事[/ALIGN]

    1985年1月25日日记写道:“……上午,和兄弟部队战友在观察所拍了几张相片……我们已经接到了准备撤往二线的命令,下午16点20分,越军开始往前沿运兵,183高地右侧公路是黑压压的人流,满卡车的越军士兵在183高地远方转弯公路下车,然后步行,以班排为单位,分批分股,身背背包,携带武器弹药,大张旗鼓地行走在公路上,我己经是第四次向指挥部报告情况,得到的指示是:继续观察!其它几个单位的战友们也都象我一样焦急地等待着,严密观察敌人行动的同时,期待着大炮的轰鸣和40管火箭炮的啾啾声。然而,路上的敌人继续在大摇大摆地开进,战场却静得出奇,我向跤趾城方向张望,发射的炮烟仍然没有升起,也没有听到振奋人心的火箭炮呼啸声。时间就这样一秒秒一分分在焦急的期待中慢慢熬过……直到夜幕降临,夜色挡着了我们的视线,大至统计一下,这期间越军运上来约一个步兵团的兵力,撤下去约有二个营……”

    起初我们一直不解我军为何不开炮,后来得到消息是:双方临时休战![/SIZE]
61楼


[SIZE=5][ALIGN=CENTER][B]《永远的十八岁》之:重返老山(45)[/B][/ALIGN][/SIZE]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4/195031.jpg[/imga][/ALIGN]

[SIZE=3]
[ALIGN=CENTER]646高地老照片(五):
我在观察所留影,身后是老连长许正楼。他站的地方是我们的观察位置。[/ALIGN]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4/195514.jpg[/imga][/ALIGN]


[ALIGN=CENTER]646高地老照片(六):连长许正楼[/ALIGN]

    1985年1月17日夜间,越军炮击我观察所,就是相片上连长站的那位置,也是我们两个。炮弹在我们前方500米处有弹群爆炸,有空爆、有地爆,紧接着在前方300米处空爆,再接下来在我们前方100米处爆炸,还是空爆加地爆。连长说:“不好!敌人在校正射击!快隐敝!!”我俩赶快钻进猫耳洞,连长抱着那台激光测距仪,这台仪器很贵,价值八万元,国家用外汇买的。连长只进洞大半个身子时,照片上连长站的那个位置左前方一米多处有发炮弹爆炸。

    我把钢盔递给连长盖着仪器,这洞太小,我卷在里边,脸和耳朵擦出了血,炮弹在我们周围不断地爆炸,震得猫耳洞往下不停掉石渣。电话玲一阵紧过一阵的尖叫声令我着急又烦燥不安,我要去接电话,连长堵着洞口吼道:“别去!,让它响一会怕啥!!”说话间,一群炮弹命中山顶,石头呼啦啦地砸下来,滚向山下的咖啡林。几分钟后,敌弹群开始延伸射击轰炸我们后边1500米处山下高炮阵地和女子救护队营地,我们迅速出来,连长接起电话,话筒传来营长山东口音的责骂:“你他娘的!刚才为什么不接电话?!”连长报告观察所遭敌炮袭,一句话没说完,电话线被炸断,连长命令电话兵严治平火速查线,报话班长朱殿虎已飞奔过来接通了报话机。侦察班长汪如申也已赶到增援,连长没时间跟营长解释,我们调整好仪器,及时发现了越军四个正在发射中的炮阵地,迅速把坐标报告给指挥部,三分钟后,敌人一个个炮阵地被我弹群覆盖,火光冲天。营长在地下指挥所通过报话机已听到我们这边的阵阵爆炸声,也就不再追究我们没及时接电话的责任……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4/200555.jpg[/imga][/ALIGN]


[ALIGN=CENTER]老照片:炮兵第四师炮五团战友,侦察排长杨刚欣[/ALIGN]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url=../images/upload/2008/04/24/200754.jpg][img]../images/upload/2008/04/24/200754s.jpg[/img][/url][/ALIGN]


[ALIGN=CENTER](引用相关图片):向前线开进[/ALIGN]

    1984年9月15日,蒙蒙细雨。我在日记中写道:“上午,观察所又增添了一个单位:炮四师第五团的侦察分队。带队的是指挥排长杨刚欣,他们的部队番号是35303部队,我部刚抵达昆明时在炮五团住过,因此是我到前线后最早听说的作战部队。见到他们有些亲切,杨排长是河南洛阳人,我俩七月份见过面。记得在刺竹芭时,我们准备向前沿开拔,他们团撤到刺竹芭休整,我们排长屈健向他们要了几张铺板.我帮忙抬下车。杨排长当时给屈排长打招呼,听他讲的河南口音普通话,猜他是北方人,就这样认识了。战场上老乡相见,也就随便些,我当时曾向他请教打仗有什么好经验,传授给我一点,哪些地方该注意。他的回答令我失望,他说:‘打仗啊,具体经验没有,打着打着就打出经验来了,起初怕.怕着怕着就不怕了。不亲自实践,光听别人说不中。该死的时候跑不了,不该死时就不会死,战场上凭点技术,主要还是看运气,呵呵……’谢过之后,我部就开拔了……我和杨刚欣排长热情地握了手,他也很兴奋地说:‘小老乡,真是缘份啊,咱们又碰上了。’和他交谈中,方知这个观察所是炮五团的老根据地了,他们曾在这里坚守几个月,4月28日攻打老山之前己在这里开设观察所了……”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4/200919.jpg[/imga][/ALIGN]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4/201003.jpg[/imga][/ALIGN]


[ALIGN=CENTER]646高地老照片(七):老班长汪如申,战后荣立一等功。[/ALIGN]

    1984年7月18日,日记中写道:“……得知班长还没动身,我和王国良去看望他。我俩找到了去敌后侦察小分队的住处,这里是靠山脚密林处的一座普通两层楼的民居。木制结构,墙体用竹木搭建,不太宽的木楼梯踩在上面发出咚咚的响声。二楼有些昏暗,侦察员们歪歪斜斜地躺在地铺上,靠墙放着一排微型冲锋枪。我一上楼,班长就看到我了,他略显惊讶,站起来和我们握手,其它队员面无表情地各自想着心事。班长告诉我,明天晚上出发,这几天主要强化越语口语练习和特战训练。作战任务出发前三号首长亲自传达,三号首长大家谁也没见过。从班长的说话语气和表情,再看这房间的气氛,我感觉到他们非常紧张。临别,班长送我俩至山道口,我们三个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班长眼含泪花,说这次去可能回不来了,如果那样,请王国良在战后务必去他家一趟,探望他母亲一次,这次去敌后最让他牵挂的就是她母亲。说完,我们三个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班长又送我俩一程才依依惜别。是啊,中越边境埋着数不清的地雷,这次行动只有一名工兵,我祝愿战友们平安归来, 祝愿班长能平安归来……”

    1984年7月28日,日记写道:“班长汪如申去敌后侦察回来了。一脸的污垢,军装的前片后身尽是黑灰色的油污泥,没有佩带领章帽徽,出发前我和王国良为他送行时曾听他说过,这次去敌后侦察有重要任务,领导要求所有人把军装上写的部队番号,名字都抹掉,连一个纸片,汉字都不能有,包括中国境内的烟盒和生活用品。
    他显得非常疲倦劳累,血红的眼丝,腊黄的肌肤,一副无精打彩的样子。给他说话,他也不回答,只是点头或摇头来表达。脏兮兮的身上散发出难闻的酸味,裸露的皮肤上布满了虫叮的红斑。就这样也不洗换一下,倒在地辅上就睡,连长给他盖上被子,他动也不动就睡着了。
    事后得知,这次去敌后,尽走山野小路,有时根本无路,原始森林中有很多横倒的大树,很多时候需从树下爬过,尺多厚的腐叶又软又脏臭,林中更有无以数计的各类大小昆虫,咬得人尖疼。
    在完成任务返回途中,有五分钟临时休息,吃点喝点补充一下体能,然后继续前进。他们顺利地避开越军岗哨和巡逻队,清点一下人数,发现少了一人,是马排长。大家回忆一下,可能是临时休息时马排长掉了队,而此时离休息时已过了二个小时,返回寻找会更危险。马排长随身携带有无线电报话机和机密图纸,如出意外后果更难想象。于是三号首长命令用无线电呼叫,经过无数次呼叫,终于联系上了。原来在五分钟临时休息时,马排长靠在树上睡着了。小分队在敌后期间每天只有一二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也不那么规律,常常需要急行军,有时攀悬崖,钻山洞,绘图,定目标,消耗体力很大,大家靠着精神和信念支撑着体能。分队出发时马排长竟没发觉,接通无线电后,三号首长用密码命马排长到指定地方等候,同时命两位老侦察员前往接应。
    由于无线电的长时间呼叫,我军和敌军的情侦部门都测出了小分队的准确方位和坐标点,敌人派重兵包围了他们,我军也派出营救接应部队,分队和马排长汇合后,三号首长凭着丰富的敌后战斗经验和熟悉地形巧妙地突破一道道越军封琐线,带领小分队突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侦察分队没有人员伤亡,负责接应的部队负出了很大牺牲。归国后三号首长气得要枪崩了马排长……”[/SIZE]

62楼
[SIZE=3][B]
    在细心阅读、认真编辑的过程中,我牢牢记下了下边这些名字:

    老营长王玉江、连长许正楼、班长汪如申、侦察排长杨刚欣、侦察股股长徐小丹、营部侦察员吴玉才/姜道德/周宾、报话班长朱殿虎、电话兵严治平、36师侦察排长徐英超、炊事员栾加利、驾驶员刘志刚、侦察员王国良/颜峰/刘世界、侦察班计算员党进友。
    还有“三号首长”和马排长。

    让我们和作者老山参战兵一起,向以上同志敬礼!问候!
    祝福各位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万事吉祥!合家安康!
    一并祝福老山参战兵早日找到他的生死兄弟们、好战友们![/B][/SIZE]
63楼

[SIZE=5][ALIGN=CENTER][B]《永远的十八岁》之:重返老山(46)[/B][/ALIGN][/SIZE]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5/191258.jpg[/imga][/ALIGN]
[SIZE=3]
    646高地老照片(八):前边一位是我,左边一位是计算员党进友,左边第三位是计算员强风民,右一是侦察员王国良。
    这张照片是班长汪如申拍的,这个时候,副班长姚志杰已调到跤趾城炮阵地给炊事班帮厨,也算是侦察班的预备队。侦察员颜峰去后山背水去了,回来时胶卷已用完。那时黑白120海欧相机一卷胶卷只能拍12张。还记得颜峰气得嘟嘟半天, “早不照晚不照我去背水不在的时候你们照相……”呵呵,可爱的颜峰,可爱的侦察兵。

    炮连侦察班是七人配置,包括两名计算员,战时计算员配给营指。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5/191344.jpg[/imga][/ALIGN]


    由于体力严重透支,干渴难耐的我心里又有点烦燥不安,于是决定今天的行动到此为止。不打疲劳仗,留下点遗撼,以待下回。有些事情过于完美,未必是好事,小有遗撼也未必是坏事。
    我拿出从广东带来的红色条幅拍照留念。
    那马观察所位置特殊,前方视野开阔。我连观察所在参战的中后期,由于成绩突出,成为全团的战斗值班观察所。在连队的档案里,有这样的记录:

    “六连于1984年6月30日下午2时30分从无锡姚湾营地出发,随全团赴滇参加对越作战。7月5日火车运输至昆明北,7月11日投入战斗,炮阵地在跤扯城,观察所位于那马646高地,先后配属14军40师、11军32师、1军1师、12军36师,共参加大小战斗一百多次,大的战斗七次:84年7.12战斗、7.28战斗、11.18战斗、12.20战斗、85年1.15战斗、2.20战斗、3.8战斗,全连无一伤亡……战果:一军共歼敌5000余人,击毁敌火炮239门,缴获武器弹药一批……炮9师战果:击毁敌火炮百余门,歼敌1900余人,并配合步兵歼敌5000余人……炮16团战果:击毁敌火炮63门,歼敌300余人……我六连观察所发现并打掉敌目标,占全团侦察分队侦敌目标总数的五成多,其中1250号目标受到前指通报表扬。对1250号目标的炮击,使敌人一个炮兵旅还末下车展开就地瘫痪。炮击敌红光机场的战斗,也使敌总指挥部听到炮九师的威名而闻风丧胆。我连炮一班荣立集体一等功,侦察班荣立集体二等功,侦察班长汪如申荣立个人一等功。作战期间,炮九师共牺牲七人、伤多人。我团伤亡十人,其中四人牺牲。我连于1985年7月9日圆满完成对越作战任务和正规化训练,胜利凯旋。”

    ……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5/191502.jpg[/imga][/ALIGN]

[B][ALIGN=CENTER]祖国在我心中![/ALIGN][/B]

    1984年9月12日,阴,夜间有雨。我在日记中写道:“今天上午,我部炮轰敌红光飞机场,这个目标我们观察所看不见,间隔几座大山,位于越南河宣省河江市附近,是班长汪如申和营部马红排长随侦察大队去敌后时标定在地图上的越军重要军事目标,红光军用机场,时常有越南军政要员及苏军顾问乘机来河江前线督战时在此降落,机场驻有四个防空高射炮营和空军地勤部队。据班长讲,上次去敌后时三号首长就有计划对其下手,那时得到情报说有几架直升机和几架战斗巡逻机停在机窝,到达攻击位置时发觉敌机已转场,机场上只有两架破旧不值钱的教练机,当时就只在军用地图上标定了敌人的详细兵力部署位置。
    今天的炮击,为确保突然性,破坏性,更有效的崔毁敌目标,我部一营在夭六,二营在跤扯城,三营在芭焦坪,还有几个远程重炮兄弟部队配合,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对敌实施急袭.具体战果暂不清楚.

    (注:据我情侦部门截听破译敌红光机场指挥官和越军二军区指挥部的通话录音,高射炮被炸毁19门,人员伤亡156人,营房被炸毁,机场及机场跑道严重破坏.二军区指挥部紧张混乱.不知道下一步解放军会不会有重大进攻行动,指挥官在电台里嗷嗷大叫……炮击红光机场,我部受到上级指挥机关通令嘉奖一次,战后分配战果时,由于有几家兄弟部队参加了炮击。我团分到的战果为:炸毁高射炮四门,歼敌数十人……)

    把时间拉回到1984年12月30日:

    下午,班长汪如申值班, 14点30分,发现郎冲公路北段,暴露公路有两辆汽车中速行驶,判断为弹药运送车。报告指挥部,根据车速,以阻击点射击,六连一炮、二炮各发射两发炮弹,对36号阻击点公路小转弯处阻击。此路段位于郎冲公路南段,公路两侧有茂密树林,无法看清路段情况。四发炮弹在阻击点周围爆炸后,有一处瞬间腾起巨大火球,并传来连续爆炸声,火焰和浓烟升至百米高空。战况报告给指挥部,全营对此-公里路段急速射,又有五处升起巨大火焰,浓烟翻滚,我营五连和营部设在偏马山上的观察所同时将战况报告指挥所,我营指和团指接到报告,大喜,抓住大鱼了!团长王纪庚命令全团火炮对郎冲隐蔽公路三公里长路段地毯式轰炸,同时又有数家重型远程火炮加入射击,郎冲南段公路狼烟四起,腾起的黑烟遮天蔽日,燃烧数小时。

    (注:这个目标被我观察所列为1250号目标,越军一个炮兵旅的一部在此集结,人员还在车上,遭我炮火毁灭。据技侦部门截获的情报,这次炮击,共炸毁敌122毫米榴弹炮21门,烧毁汽车26辆,损坏各类**69支,伤亡136人。因多家单位陆续投入炮击,战后我团分到战果:122毫米火炮8门,歼敌数十人……我营曾以此战果向上级申请“神炮营”称号,军委批复:全世界尚无神炮营之称号。战后,上级给团长王纪庚记二等功一次,中央军委授于我部侦察股长徐小丹“炮兵侦察英雄”称号,班长汪如申立二等功,破格提干,因汪班长年岁已大,归心似箭,退役,退役前二等功升为一等功。我们侦察班立集体二等功,首发命中目标的炮一班荣立集体一等功。汪如申退伍后,我接任侦察班长,86年我退伍后,由王国良接任侦察班长。2007年底,我和全班战友都取得了联系,汪如申、王国良均在银行部门工作,颜峰、强风民两人担任警官职务,姚志杰在某市农业局工作,党进友在北京工作,本人在深圳经商。连长许正楼战后升任炮十六团参谋长,现在江苏无锡某部工作。侦察股长徐小丹战后升任炮九师参谋长,现在广州某部工作。)

    [声明:本章节内容若和当年上级宣传材料有不符之处,以上级为准,特此声明。]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url=../images/upload/2008/04/25/191624.jpg][img]../images/upload/2008/04/25/191624s.jpg[/img][/url][/ALIGN]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url=../images/upload/2008/04/25/192239.jpg][img]../images/upload/2008/04/25/192239s.jpg[/img][/url][/ALIGN]

    老连长告诉我,我们的六连还在,只是番号换了,现在被编入第一集团军。这两块红色的条幅暂时由我珍藏,希望有一天能放进我们六连的荣誉室。这是一个退伍老兵的心愿。[/SIZE]
   
    ……
64楼

[SIZE=5][ALIGN=CENTER][B]《永远的十八岁》之:重返老山(47)[/B][/ALIGN][/SIZE]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5/192737.jpg[/imga][/ALIGN]
[SIZE=3]
[B]    向在1175.4高地和东山一线牺牲的战友敬礼!向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友敬礼!你们是真正的英雄![/B]

    遥望1175.4“上甘岭”高地主峰,我心中无限感概。战时,当敌人的导弹和炮火向主峰轰炸时,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而无能为力。唯一能做的,就是一次次呼叫我军的炮火,向敌人发射中的炮阵地进行火力压制。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url=../images/upload/2008/04/25/193859.jpg][img]../images/upload/2008/04/25/193859s.jpg[/img][/url][/ALIGN]

    (引用相关图片)这位不知名的士兵,胸前挂着光荣弹,他在遥望自已的家乡吗?还是在思念自已的爹娘?!……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但远方的老山主峰告诉我,士兵坐的位置正是1175.4“上甘岭”高地无疑!胸前的光荣弹正在无声地告诉自已的爹娘、告诉自已的祖国和人民:宁死不当俘虏!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

    从这位士兵幼稚的脸上,看得出年龄也就十八、九岁的样子,不知当年的他是否凯旋归来,战友,你现在在哪里?可好?……

    1984年7月21日日记写道:“那马通往偏马这一段是暴露公路,小青山上的越军观察所可以把这里看得清清楚楚。还好,今天的雾到此时还没散尽,十几分钟便抵达偏马。这里已没有一间完整的民房,越军的炮火早把村子炸成一遍废墟。营指挥所设在村东边的小山洞里,山洞有火车那么宽,三、四节车厢那么长的样子,黑漆漆的洞内点了几根蜡烛……营长给我们下达的任务是:让我们去1175,4高地[曾被媒体誉为八十年代的上甘岭]开设观察所,646高地观察所交给四连……接近黄昏时,吴副营长和连长才回来。

    1175.4高地的守军不让他们上,理由是山上太危险,山顶能观察的地方有限,山上有很多雷区,活动范围很小。已有几个单位在上边开设了观察所,敌人不断打炮,最多时一天打上百发炮弹和导弹,近日内已有几名侦察员阵亡,守卫部队伤亡更严重。于是,在1175.4高地开观察所的计划泡汤了……”

    1984年11月3日,阴天。我在日记中写道:“1175.4高地主峰阵地今天先后遭敌四次炮击,青青的树木燃烧着火焰,黑烟滚滚。我对连长说:‘咱们当初要是能上1175.4高地开设观察所,恐怕活不到现在,’连长不耐烦地说:‘少说点废话……’我这时听到32师一个侦察员说,他有两个老乡在那个高地上开观察哨,今天可是惨了!……”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url=../images/upload/2008/04/25/194052.jpg][img]../images/upload/2008/04/25/194052s.jpg[/img][/url][/ALIGN]

    (引用相关图片)这里是当年步兵的主战场。中越两国的将军们在这里摆兵布阵,为争夺每一寸土地,双方的士兵为了本国的利益在这里呐喊嘶杀。有多少士兵在弹雨中倒下,尸横山野,血流成河;又有多少士兵从这里起步,加入到人类残废人行列,终身在拐杖和轮椅上苦熬余生;有人再也见不到光明;还有人落下战争后遗症,在孤寂中忍受疼痛……

[B]    人类呼唤和平!我们不要战争!![/B]

    照片上左远方那座长了半片绿树的山,海拔654米,名叫小青山,和我们观察所的高程差不多。越军在小青山上设有观察哨,我军的大片步兵阵地暴露在敌人眼皮底下,一举一动,能被敌观察哨看得清清楚楚。

    我调整望远镜的视度,当年的旧战场一览无余。

    1984年7月22日日记写道:“吃过早饭,傅连长带姚志杰我俩去前边熟悉地形。我们沿着峭壁边上开辟的一条小路向前走几十米便是观察所,这里大约有15平米见方的样子,靠左侧是悬崖峭壁,峭壁上边是密密的树林。右侧是陡坡且长着带刺的野枣树和丈高的芦苇,有几棵数丈高的大树象一把把大伞把阳光遮挡。向前方远看视野十分开阔,架设侦察器材的地方刚好有两块齐胸高的巨石横卧在这里,从石逢里长出的小树形成巧妙的掩护层。傅连长说这里是风水宝地,一点也不为过。

    站在这里,右前方的老山主峰近在眼前,正前方顺着盘龙江畔的天保农场和船头望过去,就是越军的小青山。小青山右侧连接着一个高低起伏的长长山脉,就象横在老山山脚下的我军步兵阵地面前的一撞墙。从地势上看,我军阵地并不占优势,青山口远方的越南纵深,是一个宽十多公里纵深二十几公里的平坦区域。在四十倍望远镜里,能分辨出是男是女。我问傅连长,7月12日死了那么多越南人,现在能不能找个尸体看看。傅连长转动炮队镜角度说:‘你们要早几天来,满山遍野都是越军尸体。嗯,这有一个死的。’我透过炮队镜看过去,镜内的十字线坐标正对着一具尸体。这小子真可怜哟,头和腿不知是被炸没了还是被埋在土里,只能看到他翘起的屁股和背部,这是我到前线看到的第一具尸体……姚志杰拉一下我的衣服说:‘你杂看这么久,让我瞧瞧。’他看过后,又在左侧一点的草丛边找到两具半尸体。傅连长说:‘那两具半尸体周围是雷区。’

    据傅连长手下的四川籍侦察员介绍,清水桥那里被我军炸毁的三辆坦克,一辆装甲车,是7月19号被傅连长发现的。那天中午傅连长侦察目标时发现清水桥近方开阔地突然多出两个土包,土包上还长着一棵小树,这个土包和小树往常是没有的,于是傅连长仔细察看了一个多小时,判断是敌人经过伪装的坦克,小树就是炮塔伪装的。立即把这个情况报告给指挥部,上级领导当时还不信,以为敌坦克不可能开至离我步兵阵地几十米的地方。经过傅连长反复请求,指挥部才决定打几发炮弹试试,首发命中敌坦克,炮火炸掉了坦克上面的伪装,傅连长报告:打中了,是坦克!于是弹群一批批覆盖过去,一辆装甲车当场爆炸。就在坦克正在燃烧时,上级首长亲自把电话打到观察所,为他记二等功一次……”[/SIZE]
65楼

[SIZE=5][ALIGN=CENTER][B]《永远的十八岁》之:重返老山(48)[/B][/ALIGN][/SIZE]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6/124742.jpg[/imga][/ALIGN]
[SIZE=3]
[ALIGN=CENTER](引用相关图片):
小青山、直瞄炮阵地、小尖山、142李海欣高地、那拉口……[/ALIGN]

    1984年11月2日,雾,阴天,能见度差。我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敌我磨擦激烈,步兵前沿阵地不时传来枪炮声和手榴弹及高机射击声。中午时,我盘龙江沿线炮兵阵地不间断对敌射击,清水桥不断有炸点爆炸,隐隐约约可以看到越南183高地右侧公路有民兵民工三五成群的往小青山山后边送弹药,32师侦察员不断呼叫炮火以阻击点射击,但硝烟散去,还能看到有人肩扛弹药跑步前进,好象总有死不完的人。越南军人勇敢,老百姓也一样不怕死,对于敌人的表现,我对他们恨之入骨,又怀有一丝敬意,这是一种矛盾复杂的心情……

    544高地上的三门敌人直瞄炮开始对我步兵工事直瞄射击,我炮兵对敌直瞄炮打了几十发炮弹,看到有几发直接命中一门直瞄炮的工事顶部,敌炮只停了一会,又开始射击,敌人是先把山挖空后,才把大炮放进去的。工事顶部有二米厚的石层,石层上又堆了三层麻袋装土,因此很难炸掉,有一个越南兵从工事里爬出来上到工事顶部检查一下,又进了工事。连长说这个兵真够胆大……下午,我部对位于朗鲁附近的越军后勤仓库进行炮击,雾茫茫看不见战果,今天敌直瞄炮对我步兵杀伤力极大,真让我恼火。看到越南民兵民工的表现,我们有一种对越南村寨下重手的冲动……”

    1984年11月3日日记写道:“中午12:00,船头和天保落弹数十发,有房屋着火,连长有些心烦。我连有三个电话兵在天保驻点设有电话维护哨,每次天保遭炮击,连长都会显得焦急不安。我们不能直接和他们取得联系,不知弟兄们是否平安。我团已牺牲了两位电话兵,看来谁的兵谁操心啊 。
    下午14:10分.能见度至朗哈远方,我部对敌176高地308号目标炮击,这是敌人一个152榴弹炮重炮阵地,正在发射,被我弹群覆盖,相信会有很多敌炮手炸死在炮位上。炸点的爆炸声和被引爆的炮弹声混在一起,有两个没死的兵抱头逃命,比兔子跑得还快,眨眼工夫钻进树林。二次覆盖后,敌炮阵地升起的黑烟把那一带半个天空遮盖。班长汪如申兴奋地说,咱们地炮越打越准了,看到敌炮阵地熊熊大火燃烧的场面,我心情舒畅,随手拿起观察登记薄,写下一首打油诗,标题为《赞神炮》:
    玄玄玄,妙妙妙,
    神炮又响了。
    越南兵,齐哭嚎:
    神炮,神炮.不得了!! ”

    ……

    1984年11月27日日记写道:“……能见度好一点时,我带富乐去观察所观看越南女兵。在越军直瞄炮附近找,没有,平时544高地左边的那门直瞄炮工事旁总有越南女兵出来活动,我把炮队镜转向越南境内小青山后边向左几十米的江边,让富乐看,告诉他这里是越南女兵常来洗澡的地方,一般一两个人时,我们不打,三个以上我们就开炮。向下游几十米有两颗高大的香蕉树,还有个小土丘,那里有条小路,那是男兵常洗澡的地方,一般选在黄昏时,他们以为安全,其实我们看得清清楚楚。郭富乐是第一次在高倍炮队镜里看越南境内,又看了几个村庄,还有道路上行驶的汽车,他显得有些兴奋,说在炮队镜里感觉离越南只有一里地。
    这时,我看到越南183高地右侧土路上有一个士兵在慢悠悠地走路,肩上扛有什么东西,我打开40倍望远镜的遮盖,让富乐看,富乐看了一会,笑着说:‘这龟孙去拉屎啦,哈哈……’我用炮队镜看过去,果然看到那位越南兵蹲在草丛中,只能看到他的上身,那越南兵从草丛中走出来后,我看清了他拿的是一拐黑色电话线,最后消失在小青山山后路右侧的树林中。我拿起侦察记录本记下这个情况:11月27日,上午9时48分,183高地右侧公路,发现越军电话兵一人,肩扛电话线,沿路面行走,在路边草丛中蹲约三分钟,消失在小青山山后公路右侧树林处。观察记录人:姚万富。
    上午10点20分,敌344高地直瞄炮一门,544高地直瞄炮一门,738高地左侧直瞄炮一门,形成交叉火力,对我军步兵404高地、662.6高地进行直瞄炮击,炮弹打在我军步兵阵地上,土石横飞,爆炸声阵阵传来,令人揪心,炮弹爆炸后不断升起硝烟,飘向天空。但看不到我方士兵,可能都在地下工事隐藏.我军偏马直瞄炮对敌344高地直瞄炮打了十几发炮弹,敌炮哑巴。
544高地、738高地敌直瞄炮没被压制,我军在南榔山上的高机对敌炮平射,没对敌炮起到作用。可能是高射弹没打进敌人的炮口里 ,敌直瞄炮凭借坚固工事,继续射击……敌人这个打法,我军步兵弟兄们可是吃老亏了,我心里着急,我军的指挥官得赶快想办法把敌直瞄炮敲掉,这样下去,死人会很多很多!
    10点45分,敌人对甘田村及周边地区打了一百多发炮弹,很多炮弹落地时和石头相撞,碰出大片火花……”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6/125004.jpg[/imga][/ALIGN]


    (引用相关图片):步兵阵地一揽图。为了在军事上保持己方的地形有利优势,这些高地在你拼我杀中曾反复移手。在这方圆几公里的地方,倒下了双方无数的年轻士兵……

    1984年8月26日晴,晨,有雾。我在日记中写道:“……中午观察越南班墨右侧的敌炮阵地,昨天遭我部炮击后,除了可看见黄土坑外,周围看不见一个人影,看来在战场上疏忽大意是要惨遭横祸的。下午三点半,越南那端村远方有一座大山的山脊线上,站有一群中小学生,二十多人的样子,四十倍望远镜里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她)们,清一色的白上衣蓝裤子,系着红领巾,在两个身着白色上衣的女老师带领下,朝我方指指点点,我猜想可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战场是危险的,真弄不懂这些越南人在搞什么明堂。在激光望远测距议里,红色的数据显示距我观察所的位置18560米.这个位距,是在我们130加农炮射击的最佳射程内。我把方位、距离、坐标报告给指挥所。营长用他那山东口音很重的普通话回答:‘先记下来……扯蛋。’扯蛋二字应该是营长放下电话时随口说的,被我听到了,不知是说越南人扯蛋,还是说我扯蛋。俺只是一个小兵,打不打上边说了算,咱是按规定办事。规定是:发现五人以上,必须立即报告……”

    1984年11月8日日记写道:“下午3点,我部对小青山越军观察所炮击,弹群覆盖目标,这个目标我们早就发现了,只是没打,有一天阳光很强烈,阳光照在敌人的仪器上,镜片反光很强,那个位置一共反了三次光,镜片反光发现了敌观察所后,我们在上午阳光强烈时尽量不用40倍望远镜,而用16倍炮队镜,16倍炮队镜防光板较长,不会出问题。
    敌人侦察兵的仪器镜片今天再次在西照的阳光下闪了一次反光,我们不再保持沉默。也算是他们死期到了,我部共发射24发重型炮弹,全部命中目标,随后又对344高地左上方敌人观察所炮击12发,有三发直接命中,其它飞过了山头,看不见炸点。这是我们参加战斗以来第一次炮击敌观察所,这是我们的同行……”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6/125933.jpg[/imga][/ALIGN]

    观察所的下方既然找不到上去的路,前方这百米斜坡又怀疑暗藏隐患,我决定下山了。这时,我的手机玲声响了,是老山女兵谢楠打来的电话。
    “喂,老乡,现在到哪了?”女兵问。
    “在646高地,刚才在林中迷路了,好累呀……”我回答她说。
    “哈哈,可千万别踩着地雷哦……那就一下子成了轰动全国的头条新闻了……哈哈哈……”女兵的善意提醒和开怀的嘻笑声,让我的心情愉快起来。女兵好细心啊,她竟然猜到了我的处境,而且这个问候来的这么及时……

[ALIGN=CENTER][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8/04/26/130127.jpg[/imga][/ALIGN]

    小梁在前边带路,我们越过一段杂乱的草丛,从另一条小路下山。一棵被风吹歪了的香蕉树挡着了路,小梁从香蕉树上摘下几个金黄的香蕉,我坐下来休息。吃着美味可口的香蕉,想着今天没能登上观察所的准确位置,我仍然有些伤感。拿出挂包里装的那个空矿泉水瓶,用手指用劲抠动山坡上的土壤,一把一把的将土装进瓶子里……[COLOR=blue]我要把这红土带走,让这瓶红土伴随着我生活的每一天……直到我离开这个世界。 [/COLOR]
    装满瓶子,紧紧地扭上瓶盖,小心地把土放进挂包里,心中多了一份安慰。我站起身,摘下帽子在脸上擦了一把汗,发现小梁用异样的表情看着我……他被我无声的痴情感动了,有意识地避开我的视线。

    小梁拨通了妻子的手机:“……告诉咱妈,杀鸡宰鸭,让老兵中午在咱家吃饭。可记清了……”[/SIZE]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781 seconds wid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