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战残疾人.和平祈盼者!

12楼
                       大爱无疆

              副标题:——读《李肇星诗选》
 
                        陈祖伟
 
    在媒体得知外交部长李肇星是位诗人,有“诗人外交家”之称。因我地处僻野,未曾见识;心想可能是些唱和诗词之类。近日偶得李肇星签名寄赠、由作家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李肇星诗选》,才知李肇星是一位从上初中时就开始发表作品,颇有造诣的诗人,还有诗被谱成歌曲,有的还翻译成外文。所选100多首诗歌,是李肇星1965年至2003年30多年利用业余时间创作,全是新诗。已10多年没写诗、读诗的我,一首首读着,如春风拂面,一种久违的激动。

    李肇星的诗比较短小,耐人寻味,正如他在答《诗刊》记者问时所说:喜欢浅显易懂,乡土气息很浓,没很高文化素养和对老百姓的真实感情无法写出的诗。李肇星的诗几乎都是这样的作品,诗中包含他对祖国、对人民、对亲友之间的大爱与真爱。不少还是让人常读常新的经典之作,如他1998年3月16日向美国总统递交江泽民主席任命他为中国驻美大使国书后作的小诗《重托之下》:“爱的执着/派生着辛苦。/爱而知渺小,/做而知不足。/五十载跋涉,/一百年一遇。/知我者,/历史的峡谷。/我信然,/时空的大度。/沉浮千钧/派生着幸福。”又如《在莫扎特和希特勒的故乡》:“一样的太阳,/一样的月亮;/两位名人,/一样的故乡。/用音符装点春天的,/永生在美丽的交响;/用炸弹毁坏春天的,/有谁知埋葬在什么地方?”就是这样的作品。

    每首诗后面都有作者散文诗般优美的注释,许多诗都是写在东奔西走的旅途与外交谈判的间隙。通过他的诗歌,不但让我感受到一个外交家的博大胸怀与远见卓识,更感受到他的真诚、朴实、感情丰富。正如著名作家、画家冯骥才先生所说:“外交家们应该庆幸,因为他们之中有一位诗人,他们独特的生活才得以光彩地展示给世人;诗人们应该庆幸,因为他们之中有一位外交家,诗的天地才出现如此一块高贵而迷人的空间。”

    我是一位因战残疾人,和平祈盼者,10多年自发征集我国各界名人颂和平书画,得到众多名人的大力支持,《中国各界名人颂和平书画展》已在贵阳与北京展出。去年是联合国成立60周年,于是我冒昧给李肇星同志写信,寻找机会到联合国展出,李肇星在百忙之中不但看了我的信,还吩咐身边工作人员及时回电告知情况,并给我很高的评价,让我感动不已。作为因战残疾人,病退年青人,尽力做点什么一直推动着我不断前行,今年初我将部分资料寄给李肇星同志,想将这属于全社会的和平资源留存在外交部,寻找时机对外展出,用我国独特的书画艺术,展示中国各界乃至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祖国和平统一的期待与渴盼,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世界持久和平,并圆一位因战残疾人的和平心愿。于是收到他签名赠书并为我题词,这让我非常惊喜又感意外。翻看《李肇星诗选》让我品味到意外中的惊喜。

    李肇星从小家贫,母亲生了六个孩子,只活了三个,他幼时母亲奶水不旺,是吃奶娘的奶长大,50多年后,在他母亲去世后,才回到家乡去看望奶娘,读他的《奶娘》一诗,让我泪流满面,那是怎样的场景呢?“……又惊又喜的相见,/上上下下的打量。/抚着你干瘦,冰凉的手,/我为什么有些慌张?/我搬进了现代商楼,/你还住在简陋的矮房;/我用上了VCD和电脑。/你没听过电话铃响。/你的炕席怎么又粗又硬,/电灯只有油灯的亮光。”他的奶娘又是什么样的感受呢?“我比**福气多了,/多享受了几年不愁吃穿的时光。/往后电视要换成带色的,/脚踏车全家有了两辆。/小孙子夏天考大学,/将来要跟你一样。/听说你干得不孬哇——/为父老乡亲们争光……。”

    李肇星的一颗赤子之心由此可见。他为我题词“与时俱进为人民”,这是对我极大鼓励,更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正如他在《外交官》一诗中所说:“胜过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像士兵匍匐在阵前,/卫护母亲的尊严。”他的目光所及,不但有联合国小花园,圣玛丽亚故居,还有贵州苗寨的希望小学,三峡库区迁住新居的农民……无不溶入他的爱与思考。有“我是炎黄,/炎黄是我!/我是赤子之火”的呼喊,更有“在世界面前/我微不足道;/和祖国加在一起,/赢得了些许骄傲”的感悟。

    李肇星同志的诗,始终贯穿着他对祖国的忠诚,对各国人民的友善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由于工作需要,他走遍了100多个国家,无论走到何地,都隔不断他对祖国母亲的思念与牵挂。关注祖国母亲的冷暖安康与细微变化,他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经过思想发酵加工成诗,向母亲倾诉,向母亲汇报,他的诗简洁明快,内涵丰富,是感情的真实流露,处处闪现思想的火花,耐人寻味。

    我作为一名士兵,惊喜地发现李肇星也到过老山,他在《老山如画》一诗中写道:“山恋像水墨/泼在天际。/芭蕉成串,/挂在云上。/宛转的山溪/伴水竹摇曳,/挺拔杉松/是绿的仪仗。/战士的丰碑/总是沉默;/心底的忠诚/从不张扬。”写得非常形象生动。注释中这样写到“2003年1月11日在老山与边防官兵共迎羊年新春。作为前广州部队一农场的炊事班长,兴奋地参观了连队炊事班;作为前少年级乒乓运动员,想同官兵们赛球却没有时间了。”这些散文诗般的句子,让我感到异常亲切;一位曾参战的战友读了,也非常喜欢,说可以在“老山兰”网上发布,让更多老山战友共赏。

    整部《李肇星诗选》都是由爱酝酿的倾心之作,每首诗都是由爱铸成,这是我的感受。
13楼
    当我细看了陈祖伟关于和平、环保的有关内容后,的确很受感动。
    一个老山作战受伤致残的退伍军人,在默默地,而且非常执著的十余年为和平、环保宣传不懈的奔波。他的精神、感动着我、他的一些理念启发着我。
    他的军人本色不变。
    我认为,更重要是他不仅军人本色不变,而且他的思想和理念得到了一个大的升华。
    这是常人、一般军人,所没有达到的层次。
    他的精神、思想、理念,是我远远不及的。由此,我感受颇多。
    陈祖伟,我一个老兵,向你致敬!!!
14楼
  谢谢!惭愧!
15楼
             营造城市文化氛围建文学家手迹碑廊
 
                作者:陈祖伟

  上海是国际大都市,文化大都市,同时又是全国收藏界“半壁江山”之称的藏界大都市。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上海非同寻常,我的建议是可否考虑在世博园内建一座“二十一世纪中国著名文学家手迹碑廊”(简称“文学家碑廊”)不但让生活更美好,也让上海更具文化魅力。

  二十一世纪是我国从文言文转入白话文的第一个世纪,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世纪,也是众多文学家都亲笔砚的最后一个世纪,出现了许多曾激励、影响、鼓舞了几代中国人的大师或大家,建这样一座集高品位,厚文化,民族性,个性化为一体的“文学家碑廊”,不但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蓬勃的生命力,还有超高的艺术表现力与摄人心魄的震撼力。这样的碑廊在全国应是首座,只有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文化大都市才相配。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书法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选能代表二个世纪中国文学最高水平的一百位著名的文学家的完美书法作品在上海世博园内建这样一座碑廊,不但对我国文艺有巨大影响,就是几百年后,也有其独特的意义与文化,文物价值。

  他们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他们的书法能给人美的享受,他们所属的内容,更能让人们流连忘返,获得无限的精神享受与人生启迪。他们都是我国先进文化的优秀代表。他们的人品、文品感染打动了无数中国人,可以想象人们在一边欣赏他们书法手迹,人生寄语的同时,一边回忆读过的作品,那种感觉妙不可言。笔者作为“中国作家实物藏馆馆主”,在全国各地举办“20世纪中国著名文学家书画真迹展”时,见众多观众留恋往返,久久不愿离去,深有此感。

  “文学家碑廊”可在路边依廊而建,不用占多大面积,参差交叉,美观别致,每幅手迹下有作者的简介,生平,主要作品,让游人一目了然。可以说,读过他们的作品的人众多,见过他们手迹的人太少,能同时见到百位二十世纪著名文学家充满智慧的书法手迹,是人们一生都难得一见的。

  一位老作家在看了我的展览后留言:“在看了各位文豪的墨彩酣畅,运笔洒脱,风格泼辣文图并茂,神态活现的词幅赠言之后,更会令我感受到这些文豪们的作品气势博大,墨彩沉雄意兴清卓,生趣盎然,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涌动的遐想,这是一层很难达到的高雅艺术峰巅!我陶醉了,我被这惊心动魄的场面征服!……”

  就说到这里,如有幸得到专家,学者们的认可,不仅是我的幸事,是文学的幸事,文学家的幸事,更是广大读者的幸事。
 
16楼
                   笑对人生自多彩——著名画家罗工柳数战癌魔
                 作者:陈祖伟  关键字:抗癌人生 浏览量:519


  许多百岁老人谈长寿之道,五花八门,但有一点相同,那就是乐观的人生态度,无论何时,都能笑对人生。比如戏剧大师吴祖光先生、他一生历尽坎坷,为人写了近千幅“生正逢时”的墨宝。这是他对人生的感悟,也是他的人生态度。一个人无论何时,都应从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人生自然绚丽多彩。

  著名画家罗工柳先生是1938年参加革命的老前辈、现已八十八岁了。他创作的《地道战》、《整风报告》、《前仆后继》、《在井冈山》等革命历史画,誉满中外。同时他还是我国第二套至第五套人民币的总设计师。

  罗工柳先生自1978年被确诊为直肠癌,后又患过皮癌、肾癌等。他先后25年的抗癌经历,让世人感到惊奇,医生都说他创造了奇迹。2000年《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他的文章《癌症没有啥了不起》,他认为对于癌症,第一是不怕,第二是要研究它、对付它,这条最重要,对付它的办法就是集中优势兵力,一个一个吃掉,壮大自己的力量,不搞消耗战。得癌的人有许多是吓死的,精神垮了,兵败如山倒,还有的人是处理不当,比如练气功。治疗癌症的办法无外是开刀、化疗,关键是提高自身免疫力。他曾在舟山群岛最东边的嵊山岛上生活了一年多,一是大海边有极丰富的负离子,二是海产品有极丰富的高蛋白,三是靠练书法,调息理气,四是心旷神怡。他的书法第一次在《人民日报》发表时,在社会上引起震惊。一位书法家问他:“你的书法为什么突然写得这样好?”他说:“我少年时代,在一位前清举人的私塾念了三年书,学了三年书法。战争时代没有用上。老年患病、写字养身。”近二十年来,他发表许多书法作品,作品风格越来越突出。许多人说他的书法是画家书法,也有人说,罗工柳的书法,“大气磅礴,只此一家”。

  这20多年来,罗工柳先生不仅抗癌,练书法,每次大病后,他依然不停画笔。1983年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回顾展,把北魏宗教壁画的造型、飞动的用笔和大胆的幻想运用在油画之中,1992年他再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把金属喷涂新工艺用在作品中,对书法、绘画、浮雕进行综合尝试。1993年他又在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举办个人油画展,创作了一批用笔狂放的作品,1997年还在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举办了大型个人艺术回顾展。2000年出版了一本《罗工柳艺术对话录》,不仅展现了他的艺术境界,更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1997年他已80多岁,抗癌近20年,他在画展开幕式上说:“这次画展不是告别展示,希望你们下次再来……”每个到会的人都为这位老艺术家旺盛的生命力折服。
17楼
                         珍贵的墨宝
 
   2004年07月16日10:03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在我的藏品中,有两幅非常珍贵的墨宝,一幅是被誉为“文化昆仑”的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的墨宝,另一幅就是钱先生夫人杨绛先生的墨宝。他俩不但是文坛赫赫有名的伉俪作家,同是学者与教授,也是文化大家与文学大家。钱钟书先生与杨绛先生都淡泊名利,专心学问,不喜张扬,我敢肯定,能同时拥有两位先生墨宝的人,世间少有。

 
  我与两位先生的接触始于十多年前,因爱好文学,开始收藏著名作家的亲笔签名、墨宝、书信等实物。像钱钟书先生与杨绛先生这样的大家自然在我的视线之内。与钱钟书先生通了几封书信后,于1994年7月才拥有他寄赠的墨宝,他在信中说:“来函敬悉,不胜感愧。老病衰颓,兼右指痉挛,久不写字。尊意诚挚,故勉强献丑。幸哂存焉。”当时钱先生已八十四岁,且多病在身,这份情谊让我异常感动。钱先生的书法流畅、娟秀、挺拔,有晋唐气象,又自具风韵。2002年在贵阳举办“20世纪百位著名文学家墨迹照片展”时,我省著名书法家杨霜先生观展后在留言簿上欣然为我题词:“藏宝皆文物,鼎甲钱(钟书)何(满子)黄(裳)。”由此可见钱钟书先生书法之妙。

  钱钟书先生与杨绛先生间好像有个不成文的约定,出书时相互为对方题写书名。钱先生的《围城》等书就是杨绛先生所题,杨绛先生的《洗澡》、《干校六记》等书就是钱先生所题。在拥有钱钟书先生的墨宝后,就特想拥有一幅杨绛先生的墨宝,但多年未获,心中常怀遗憾。去年初,在杨绛先生新著《我们仨》出版前,我又给她去了一封信,并把钱钟书先生赠我的墨宝翻拍成照片一道寄给她,当时她已九十二岁高龄,没想到不久就收到她用毛笔宣纸书写的墨宝,书写的是《千字文》中的“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信封也是杨绛先生亲自书写,还有“杨绛寄”三字。让我大为感动。可说是圆了我的一个梦。

  我一次次阅读这两幅珍贵的墨宝,好像见到了他俩似的,还能想象出两位先生在三里河南沙沟寓所为我题字的神情。在多次欣赏之后,我惊奇地发现,钱先生的墨宝是横式,杨先生的墨宝是竖式,钱先生的墨宝上只盖了一方名章,没有署名,杨先生的墨宝上只有署名,而没盖名章。
                                            作者:陈祖伟 来源:贵州日报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dth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