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耳洞人----“猫耳洞人”

楼主
猫耳洞人----“猫耳洞人”
人杰地灵。1984年4月,中越边境的西线战场炮声隆隆。我边防战士胆气若虹,一举推出两大名山------老山、者阴山!
   踏着红的土壤,穿过绿的丛林,记者登上“两山”采访。这里,但见山山有壕,壕壕有洞,洞洞有人。那壕,顺着山延伸;那洞依着壕壁挖进山腹。壕如经纬,洞如猫耳,一派山岳丛林的战争奇观霎时展现在我们面前。
   令记者惊讶的是,在这举世瞩目的战场上,那些肩负守疆卫士重任、为了和平安宁屡建功勋、堪称同时代人的楷模的忠勇士兵,却轻描谈写地把自己称为“猫耳洞人”。
    这是我们见到的第一个“猫耳洞人”:矮、瘦、黄,习惯性的佝偻着腰。挡案记载:他叫尹国亮,三十岁,排长。病历记载:肠胃病,风湿性关节炎,两次负伤留下脑震荡后遗症。在前线,他是被公认为蹲猫耳洞时间最长的人,从1979年2月到1986年3月历时7年之久。
    钻进尹国亮蹲过的 猫耳洞,记者首先感到洞里很暗,潮湿,洞壁在渗着水珠,扑腾出一股霉味。不用人介绍,我们已经知道他那一串并均属“猫耳洞症”。
    和尹国亮握手,记者注意到他的手背上斑斑点点,顿时想起战士们流行的话:“三个老鼠半麻袋,四个蚊子一盘菜。”原来,山岳丛林地里的蚊子一盯就起红疙瘩,一挠就淌黄水。不用说,这又是蚊虫给他留下的特别纪念。
    问起猫耳洞的生活,尹国亮讲起这样一件事:一个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从山下搞回了一块肉,煮得正香,突然敌人炮弹打来,肉被连锅炸飞,战士们气得直哭,他一边安慰大家,一边将肉捡回来,擦去泥沙,并拿出自己的酒,和大家凑凑合合的过了一个年。
     猫耳洞时常发生战斗,七年多来,尹国亮大大小小参与了上百次战斗。有一次,一颗子弹从他眉心擦过,缝了五针,医生说:“再往后一公分,就没命了,算你福大命大。”
     尹国亮蹲猫耳洞像蹲出了“瘾”,且不说他自己一身病,就是家里的妻儿老小那一大堆实际问题,还有三代挤住的茅草房,就足以使人动心。战士们甚至“捉刀带笔”替他打了转业报告,部队副政委也特许:“下次有了转业名额,优先考虑!”然而,他却把这个“阵地排长”当的有滋有味。如今,阵地上已经站起了有行有距的松柏,白菜、豆角、瓜蔓随着季节变化交替点缀着猫耳洞口的春色。夜里,就着昏暗的烛光,尹国亮不是给战士们讲“三国”、“水浒”,就是和战士们一道“跳马飞象甩老K”。有时候尹国亮还捧起了哲学论著。据说,他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居然及格了一门!
     1986年,排长尹国亮在阵地上度过了他的“而立”之年。这一年,不知道他有何深意,竟将三岁的儿子接到战地,让小家伙跟着他过了好几个月的猫耳洞生活。据说,这在前沿阵地是绝无仅有的。这年三月,他离开了前沿猫耳洞到连部就任副连长。下山那天,教导员戴苏亲自迎接他,并传达了师党委给他记功的消息。这年十月,成都军区给他挂了优秀基层干部金质奖章。到十一月份,他作为全国优秀党员受到了中央书记处的表彰。至此,他蹲猫耳洞在全国蹲出了名!
      具有多么丰富内涵的“猫耳洞人”!象红军战士忘不了雪山草地,象志愿军战士忘不了上甘岭,在老山、者阴山前线战斗过的新一代军人,断然也忘不了那里的猫耳洞。
                    在这里我是载录“猫耳洞人”这本书的,昨天我把那个耳字打成了儿,希望大家原谅。我会陆续发上“猫耳洞人”的故事。
1楼
支持一下!
楼主在哪里?记着回家来看看。
2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生命的颜色[/u]发表的内容:[/b]

支持一下!
楼主在哪里?记着回家来看看。[/QUOTE]
感谢生命!感谢颜色!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