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前线的报告

372楼
[B]有理想的人民 [/B]   (马培文  沙明  徐一化)

    在老山前线战斗中,有十九名霍邱籍战士光荣献身,家乡人民抑制住心头的悲痛,把对烈士敬佩的心情化作实际行动,做好本职工作,把所做的一切当作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阶梯。
    烈士刘霍的父亲刘忠远说出了全县人民的心里话:  “孩子是有理想的孩子,他们为保卫祖国而死,重于泰山。这是我们的骄傲!”
    是的,在老山前线浴血奋战的四百四十九名霍邱籍战士,不都是抱着实现理想的信念走向战场的吗?他们是有理想的儿女。
    请读一读四百四十九名战士给家乡父老乡亲的致敬信吧:“我们是知恩知德的赤子,是保卫祖国的坚强卫士,现在我们虽然风餐露宿,英勇杀敌,随时都有流血牺牲的可能,但是我们为祖国人民.情愿吃大苦,耐大劳,流血牺牲在所不辞。……”
    这些生长在淮河沿岸的炎黄子孙,最大的二十二岁,最小的只有十七岁,在战斗中,他们用仇恨的子弹,严惩了忘恩负义的越南侵略者,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
    淮河哺育了英勇的战士也哺育着英勇的人民,家乡人民和战士有着同样的理想和志向,他们把对越寇的仇恨和对烈士的悼念化成了巨大的力量。
    烈士刘定的父亲张文华双手接过《革命烈士通知书》,说:“我愿捐出烈士抚恤金,供国家修缮烈士陵园用。让烈士陵园成为向孩子们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的好场所。”
    烈士李道林的亲弟兄李道宏,来到烈士所在的部队,对首长说:“哥哥牺牲了,我留下参加战斗。”
    烈士白群鹤在走向战场之际,其父白开太因患脑血栓去世,有的亲戚建议给白群鹤发个电报。白群鹤的母亲姚孝兰果决地说:“孩子多天没有来信,可能上前线了,不能发电报,不能让他分心。为了国家俺们不能叫他回来。”白群鹤烈士直到牺牲,也不知道父亲去世的消息。
    烈士杨祖亮的父亲杨树国是位复员军人,组织上问他有什么要求时,他说:“俺唯一的要求就是:让孩子他弟弟去到部队扛他哥哥的枪保卫我们四化建设l”
    铿锵有力的语言,可歌可泣的行动,显示出霍邱人民崇高的思想境界!当初他们怀着赤子之心,将自已的孩子送到部队,现在他们又以同样的爱国热情来承受突如其来的精神压力,霍邱县境内正掀起一个向烈士学习的高潮。
    烈士们用自己的言行奏出了生命的最强音,霍邱县的青年们从中领悟出怎样学习和工作,怎样做人的道理。霍邱二中高二(一)班同学向坚守在老山前线的战士,献去了“中华民族不可辱”的锦旗,寄去了四十枚团徼。二中广播站以“前方来信"为题,反复播送战斗在前线的该校83届高中毕业生给全校同学的来信。许多同学向学校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表示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强决心。
  霍邱县广播站举办的《来自云南前线的报告》专题节目,象一根红线连结着战士和家乡人民的心。十二名女青年在广播中听到前线战士写来的信后,分别给自己战斗在前线的未婚夫去信,要他们在前方奋勇杀敌。石庙乡裴桥村青年李月友听到广播后激动地说:  “去年名额有限,我没当上兵。如果现在我在战场上,也一定要和他们一样,为实现崇高的理想奋力拼搏。”此后不久,当两个女青年不慎掉进二丈深的洪小庙河时,李月友跳进河中迅速救起一个女青年,他再次跳进激流去救另一名女青年时不幸光荣献身。霍邱县团委根据李月友生前愿望和表现,报请上级团组织批准,追认他为共青团员。县团委在号召全县团员、青年向李月友学习的通知中,称赞他是有理想的好青年。是学习烈士献身精神的标兵。
    在县团委的号召下,霍邱县团员青年为烈属、军属争做好事蔚然成风。烈士孟祥明家的厨房被龙卷风刮掉,团员潘光军、彭权等人冒雨抢修;烈士杨祖亮,黄养国家的农活,分别被周集镇,大顾店乡的团员包了,三三七地质队有五名职工子弟在前方参战,好几个团支部为包下这五名军属买粮,买煤家务事,争得面红耳赤。
    “让理想之光在保卫和建设祖国的事业中闪烁!”这不仅是战斗在前线的四百四十九名霍邱籍战士的行动,而且也是一百三十多万有理想的霍邱县人民的行动。
373楼
[B]一张全家福[/B]    (沙明  马培文)

    快过春节了。一封来自祖国南疆的家书,飞到了霍邱县运输公司。
    信,是边防某部战士白群鹤写给他双亲的:“爸、妈、春节就要到了。我们在这里一定要坚守阵地,保卫祖国,让后方人民过一个愉快的春节。爸爸妈妈,孩儿一切都好。前几天,我从几位同乡战友的言谈中听到家里好象出了什么事,儿放心不下!请你们快回信讲讲家里的情况,并给我寄一张全家近期的合影照片……"读到这里,群鹤的母亲姚孝兰悲痛之情涌上心头,眼泪“扑簌簌”地掉了下来。拍一张全家合影照片已是不可能了!就在群鹤上前线不久,他父亲白开太因患脑血栓去世了。为了不影响儿子杀敌立功,母亲强忍悲痛,要求全家人不向群鹤透露一点消息。可从儿子这封信中看出,他显然听到了一点风声。
    母亲召开了家庭会。为了让战场上的儿子放心,经过反复商量,大家决定在拍全家照片时,中间留个位置,底片洗出来以后,再把群鹤爸爸退休的照片补印上去。
    背景选定在自家大门。照相馆的同志知道情况后,深受感动。拍照后,他们连夜冲洗了底片,把底片三次放大翻拍,终于把白开太的底片印了上去。
    元月三十一号,这张特殊的全家合影照片随一封家书从霍邱寄出了。
374楼
[B]无微不至父老心 [/B]    (万中荣  陆伟成)

    一九八四年五月一日,云南老山前线某部工兵连通信员,从收发室带回一个包裹.指导员打开一看,里面有一套理发工具和一封信。读了信,大家才知道这是霍邱县叶集镇百货商店盛侃如同志寄来的。信中写道。
连首长和同志们:
    你们好!
、  我的儿子盛杰入伍一年多了。在首长和同志们帮助下,各方面都有了可喜的进步,我们做父母的一百个放心。前一段,我接到了儿子的一封信和照片,看见孩子头发很长,我猜想前线可能缺少理发工具。现在寄去理发工具一套,让大家抽空自己理理发,也算表示我的一点心意。
 
    祝大家战斗胜利!
                                                       盛侃如
                                                     四月十五日

    读了信,工兵连的战士们很受感动。他们感到自己虽然远在祖国的南疆,但是时刻受到党和人民的关怀,感到他们的心和家乡父老的心紧连在一起。他们纷纷表示要杀敌立功,以实际行动报答祖国和家乡亲人的关怀。
375楼
[B]春燕飞入烈士家[/B]   (尹宏声)

    在安徽省霍邱县,人们称赞二十岁的农村姑娘张如霞,是一只飞入烈士家的春燕。
    一九八五年三月,某部战士刘霍在老山前线英勇牺牲的消息传到了家乡,烈士的亲人沉浸在哀痛之中。就在这令人心碎的时刻,张如霞来到了刘霍家.她跪在烈士父母面前说;“请收下我这个女儿吧!”烈士的母亲郭光风从恍惚中清醒过来,一把将她拉起,紧紧地搂在怀里。
    刘霍牺牲后,张如霞目睹烈士亲人悲痛欲绝的情景,心想;他们多么需要安慰和照顾啊!她经过一番思考,在征得父母的同意后,毅然带上自己的衣物,来到烈士家,改名刘红娟,成了这个家庭的一名新成员。
    刘霍刚牺牲那阵子,父母思念儿子吃不下饭。红娟耐心地安慰和劝解,每次都是等父母安定了情绪把饭吃下,自己才就餐。七十七岁的外婆腿残体弱,她给老人捧茶端饭,求医煎药,早起给外婆梳头,晚上为外婆洗脚。红娟还省下自己的衣料,给外婆和弟妹做新衣。家里喂猪扫地、洗衣做饭、挑水买菜等家务,她全揽过来,成了全家的“顶梁柱”。父母有事跟她商量,弟妹有话爱对她讲,老外婆更是一时也离不了她.正是:春燕飞入烈士家,一片真情慰自发。
376楼
[B]编后[/B]

    在各方面的关怀与支持下,《来自前线的报告》这本书终于出版了。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12/30/154259.jpg[/imga]
[img]../images/fileType/jpg.gif[/img]此主题相关图片
[imga]../images/upload/2007/12/30/154605.jpg[/imga]

    安徽省霍邱县原是鄂豫皖苏区的一部分,霍邱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民主革命时期,这里有许多革命先烈为国捐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里更是英雄辈出。近年来,全县先后有四百多名子弟奔赴云南前线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战前,他们纷纷向组织递交请战书和入党志愿书,写信给家乡政府和家乡人民,表示他们誓死保卫祖国、杀敌立功的决心。战斗中,他们人人奋勇,个个争先,一百二十一
人荣立战功,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的英雄赞歌,这一切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大家决心宣传好英雄们的先进思想和动人事迹,向人民群众进行“四有”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在霍邱县广播站开办的专题节目里,播送云南前线战士的来信、来稿,反映他们的战地生活,歌颂他们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一活动受到广大听众的热烈欢迎,不少听众要求把专题节目的稿件汇编成册。于是,我们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的关怀和支持下,不揣冒昧着手组织力量,挑选稿件。专题节目的稿件都是出白战士之手,他们在阵地上、猫耳洞里战斗,条件十分艰苦,稿件写得比较简单。为了充实稿件内容,提高稿件质量,我们派出记者深入到参战部队进行采访。
    本书主要收集了反映霍邱籍战士事迹的稿件,还有一部分霍邱籍战士写的膏信、诗歌、散文等,有一部分稿件是反映后方人民学英雄、见行动的故事.此外,还收入了《十五的月亮》、《威裘敌胆的“安徽班”》两篇反映安徽籍前线英模的稿件。
    本书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受到了中央、省、地党政军有关负责同志陈鹤桥、黄树勋等同志以及文化界李霁野、李何林等人的关怀、支持,在此表示感谢!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地方宣传局、安徽省广播电视厅、中国人氏解放军南京军区政治部、八三0一三部队、八三O一二部队、八三。二O部队,八三0二七部队、霍邱县民政局等单位,对本书的出版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协作,谨在此鸣谢!
    参加本书编辑工作的有:朱怀元、张成新、韩国柱、沙明、马培文、吴多荣、张敬龙、帅金龙等同志。
    由于人手少、水平不高,本书错误和缺点一定不少,敬希读者见谅。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于北京




377楼
[SIZE=3]理想老师你辛苦了!全国战友忘不了你们。。。敬爱的老师!!![/SIZE]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625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