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人民日报报导的老山四年战事》1984-1987

18楼
◆1986年9月14日,四版
中秋佳节未到 战士心中月圆
云南边境地区热情慰问前线将士
  【新华社昆明9月13日电】(通讯员:周定煦)中秋节未到,云南前线战士心中的月亮却已经圆了。连日来,云南边境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各族群众将一箱箱月饼,一箩箩水果和一封封热情洋溢的慰问信送往前线,使日夜战斗在边防线上的指战员感受到了与亲人团聚的幸福。
  9月12日上午,中共文山县委书记张慕良,副县长高吉洪亲自带队,把数千个特制的各式月饼送到了者阴山前沿哨所。坝心区他披乡3名农民带着3000斤刚从树上摘下的沙梨和部分治喉疾的特效良药三七花,赶到指挥所,动情地说:“前线将士用鲜血和生命保卫边防,使我们能够顺利生产。团圆节也是丰收节,丰收的硕果里也有你们的一半。”
  ……
◆1986年10月15日,四版
英勇无畏 守边御敌
云南一批民兵英模受表彰
  【新华社昆明10月14日电】(记者:李石元 通讯员:王昭)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政府和云南省军区今天召开民兵英雄命名表彰大会,给在建设边疆、保卫边疆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授予荣誉称号,同时给一批单位和个人荣记一等功。
  被授予荣誉称号的单位和个人是:麻栗坡县杨万区长田民兵哨所为“钢铁民兵哨所”;文山县古木区民兵连为“老山支前模范连”;西畴县董马区民兵担架二排为“者阴山支前模范民兵排”,麻栗坡南温河蔬菜站为“支前模范蔬菜站”,金平县隔界村民兵排为“边防民兵英雄排”;麻栗坡县天保乡苗族民兵连长王和文为“边防民兵英雄”;麻栗坡县八布区苗族武装干部李正安为“边防模范武装干部”;金平县白马河哨所哈尼族民兵排长朱德亮为“边防模范民兵”。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政府和云南省军区号召各族民兵和边防部队的指战员向这些先进单位和英模人物学习,英勇无畏,守边御敌。

◆1986年12月15日,四版
一句呓语引起的悲剧
蒙祖寿
  今年初春的一天,云南省富宁县人民法院以非法拘留罪判处毛敬忠有期徒刑9年。审判结束时,毛敬忠颤抖着说:“审判长,我有罪,我不上诉,一切都怪我不懂法,封建思想严重,我要好好改造自己。”
  事情是这样的:去年夏天,富宁县田蓬区龙修乡马街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毛敬忠的妻子因感冒发烧,昏睡中她说了这样一句话:“陈兴顺和杨贵方两人想杀死我。”
  一句呓语,本来不足为奇。她所说的陈兴顺是本村一个青年社员,杨贵方是邻村的老农,他们与毛敬忠家无冤无仇,他们两人也互不相识。然而,满脑子封建迷信意识的毛敬忠,却信以为真,认为是陈、杨二人放“魔法”,他的妻子才会生病。
  毛敬忠为了躯赶魔鬼,请来了“神汉”为其妻招魂,闹得全村乌烟瘴气。正在这时,陈兴顺来看热闹,他刚进毛家的门,毛敬忠便气势汹汹地指着陈兴顺大骂:你这个会放“魔法”的坏东西,我老婆的病好不了你要负责!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漫骂和指责,陈兴顺莫名其妙。他当即申辩说,确实不懂什么是“魔法”。但是,毛敬忠根本不听陈兴顺的话。在毛敬忠的教唆下,毛家的几个亲戚拿绳子把陈兴顺捆起来。在毛敬忠等人的刑讯逼供下,陈兴顺被迫写了确保毛敬忠之妻不死的保证书,才被放回家。
  第二天一大早,毛敬忠又约四名亲信,气冲冲地赶到杨贵方家,硬逼杨老头到他家去驱除“魔法”。杨贵方再三申辩自己不会放“魔法”。
  毛敬忠威胁说:“你不承认就要你的命!”杨只好点起一把香火,当着毛家五人的面下跪求饶。面对杨老头的苦苦哀求,毛敬忠进而欺骗恐吓他说:“外面还有两位公安人员等着。”接着他又冲到杨贵方的住处非法搜查。年过半百的杨老头被逼得走头无路,便借机喝了毒药。当杨贵方的妻子大声呼救时,毛敬忠等人竟见死不救,匆匆溜走了。杨贵方于当天死亡。
19楼
[COLOR=blue] 一九八七年
◆1987年1月14日,八版
南疆有朵《含笑花》
彭绍清
  有一次,我到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钢铁民兵哨所”称号的长田民兵哨所采访,告别时,年轻的哨长对我说:“下次来,请你帮我带几张《含笑花》诗报来。”一位前线首长向我介绍说:有一次战斗中,他们曾在一位牺牲的战士身上,发现一张被鲜血染红了的《含笑花》诗报。我还到处听战士们称赞她是前进的鼓点,杀敌的号角,把她誉为“老山含笑”、“相伴的恋人”。
  初冬时节,我访问了云南省文山自治州文联主办的《含笑花》诗报编辑部。出乎我的意料,这是一间拥挤狭窄,雨天漏雨,晴天飞尘的斗室。实际担任编辑的只有杨照昌、黄士鼎两人,都是文山自治州文联副主席。他们已是两鬓斑白50多岁的人了。黄士鼎还在抗法战争中负过伤,至今仍腐着一条腿。面对着他们深陷的眼窝,我采访着《含笑花》的历程。
  那是1984年夏天,我军刚收复老山、者阴山不久,他俩在战火烧焦的阵地上和战壕边、猫耳洞旁看到,到处都有战士们用白石子镶嵌的脍炙人口的诗句和对联。战士们伏在弹药箱上,靠在战壕边,用干粮包装纸,用拆开的香烟盒在写诗。两位诗人感动了。特别是当他们和前线将士握手倾心的时候,那染着硝烟的苦涩,浸着炮火红光的诗韵,更直接、更强烈地攫住了他俩的心。
  从弥漫着风火硝烟的老山回到自治州首府,他们看到的又是另一种情景:在文山城内的小书摊上,摆放着一些荒诞离奇的不健康小报。有的学生的书包里,这些小报比书本还多。有的小青年因看这些小报入了迷而走了犯罪的道路。两位共产党员的心在颤抖,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使命,坚定了办诗报的决心。
  办诗报的倡议得到了各级领导干部和许多著名作家、诗人及评论家的关怀和支持。1985年3月,在纪念著名诗人柯仲平逝世20周年之际,这张以柯老家乡盛开的含笑花命名的诗报问世了。当杨照昌把这张充满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色彩的诗报送到老山前线时,战士们握着他的手,流下了热泪,立即给编辑部赠送了“理解万岁”四个大字。文山自治州民族师范学校的一个学生告诉我:“《含笑花》诗报一出,每期我都买,在每一期的作品里,我都发现一些新的使人激动的思想。这些诗能打动我的感情,启发我的理智,使我激动之后进入沉思。”
  《含笑花》诗刊创办一年多来,与老山前线部队一起举办了两次“军民共建南疆诗坛”的大型活动。在她的影响下,在南疆这块燃烧的土地上诞生了33个诗社、文学社,辅导、培养了文学作者1000多人。全国各地(除台湾省外)都有给《含笑花》的来稿。对前线将士的来稿,编辑部优先审阅,优先刊登,把诗报的根深深扎在燃烧的焦土中。在采访中,我亲眼看到,大量的来信来稿象雪花一样不断飞到这里。到目前为止,已收到全国各地和前线指导员的来信来稿1.27万多封。
  我读到老山前线《小草》诗社的来信,信中这样写到:“当你们的《含笑花》诗报10月号送到前线时,我们在猫耳洞里高兴得互相拥抱,大喊:‘含笑花万岁!’”战士顾传军来信说:“《含笑花》诗报为我们增添了精神食粮,增添了快乐。战友们争相传阅,有的还把诗抄在日记本上,默默地背诵着。我们还把它当作心爱的礼物,赠送给故乡的老师、同学和亲友,让他们一道来分享我们的喜悦。我的老师和同学来信说,这是一部最理想的‘三热爱’教科书,是难得的好教材。”一个战士以诗寄情:“为什么我的生活这样充实?为什么我的斗志这样饱满?为什么我的心情这样欢畅?哦,是因为有《含笑花》伴我一起守老山!”
  对于诗报的编辑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高、更值得珍视的赞誉呢?[/COLOR]
20楼
[FLY][SIZE=3][COLOR=red]男人的身上有热血[/COLOR][/SIZE][/FLY]

[SIZE=3][COLOR=blue]男人的身上有热血
男人的身上有正邪
是你那温柔的一笑把他的野性化解
从此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自己的世界

男人啊
可以一挥手让恩恩怨怨烟消云灭
却珍藏着那份深情永远不会告别

男人的心中有渴望
男人的心中有情结
是你那远去的背影把他的世界撕裂
从此就一步一个回头抚摸着昨天的岁月

男人啊
可以一挥手让恩恩怨怨烟消云灭
却珍藏着那份深情永远不会告别
男人啊
可以一挥手让恩恩怨怨烟消云灭
却珍藏着那份深情永远永远永远不会告别 [/COLOR][/SIZE][MP=520,]http://photos.my.265.com:26500/download_k.asp?id=3275&customer_id=166430&checksum=6279328568ee7511137fe6064de5735e[/MP]

[COLOR=red]◆1987年1月18日,四版
他们也是最可爱的人
——记麻栗坡县边民支前英模
本报记者 贺广华 毛 磊

  先从八年前谈起。
  那时,云南省麻栗坡县境内的老山、者阴山鲜为人知。生活在这里的中国边民与越南边民情同手足,唇齿相依。麻栗坡县277公里长与越南接壤的边界是一条和平、友好的边界。
  然而, 1979年以来, 越南侵略者把战火烧到了我麻栗坡县境内, 无辜打死、 打伤我边民333名,毁坏我房屋356幢,使3.1万余亩土地不能正常耕种,我近两万边民被迫背井离乡、栖息山洞……
  我神圣国土岂容敌人蹂躏!1984年初,收复老山者阴山的战斗打响后,麻栗坡县各族人民群众毅然拿起武器,牵起骡马,扛上担架,组成一支支队伍,投入到自卫还击、保卫边疆的战斗行列。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双肩把数以亿万公斤的弹药、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前沿阵地,将烈士、伤员及时抢运到后方,配合解放军收复和坚守老山、者阴山,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光荣史册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章。
  下面介绍的几位支前英模,是麻栗坡县各族人民的代表。他们同样经受住了生与死的考验,同样付出了代价与牺牲;他们无愧于我们伟大的祖国,无愧为祖国的优秀儿女;他们同样是最可爱的人!
在通向老山主峰的崎岖山路上,是他留下了第一串脚印——
  他叫王和文,是麻栗坡县天保乡苗族民兵连长。收复老山战斗打响前夕,他主动请求担任了侦察地形的带路任务。
  1984年5月13日凌晨四点,夜色朦胧,王和文与解放军某部侦察分队的七名干部战士出发了。不一会儿就悄悄接近了山脚。进入敌人布雷区,每向前跨一步就多一分危险,“要尽量避开雷区,不然打草惊蛇就麻烦了”,连长关切地提示他。
  王和文7岁开始就在山上放牛打柴,山上每一道坎、每一片坡都熟记于心。他告诉连长,一个月前,他与几个民兵冒险上山砍树,爬到距敌前沿约200多米的地方,观察到敌人的防御工事,以及敌人埋设地雷,便暗暗记在心上,返回时,又在沿树上作了路线标记。于是当即便向连长提议从正面摸索上山。
  王和文顺利地把侦察小分队带到了观察位置,距敌人直线距离已不足150米,敌情看得一清二楚。侦察员们按照各自的分工,迅速将敌人各种工事、障碍、火力点等一一记录了下来,为主攻部队选择了两条攻击路线。
  第二天,王和文又带领主攻连干部二闯狼窝胜利返回。
  进攻信号弹闪亮前夕,我主攻部门在王和文的带领下神不知、鬼不觉地摸进了敌人前沿雷区。战斗一打响,战士们如神兵天降,竟一个个从敌雷区缝隙处跃了出来,迅速攻了上去,终于以极小的代价收复了八里河东山。
长田哨所民兵先后与越军进行过24次大的较量——
  在中越边境线上有许多民兵哨所,嵌在部队防守地段的空隙地带,与部队哨所相邻,形成军民联防的铜墙铁壁。长田哨所就是其中的一个。它与者阴山隔沟相望,距敌人阵地不到1000米。越军凭借有利地形,经常向哨所武装挑衅。
  一天深夜,伸手不见五指。越军突然以猛烈炮火铺天盖地向哨所砸来。炮火过后,越军以一个连的兵力分三路凶猛扑来。我民兵哨所骆科帮带领20多位民兵沉着应战。当敌人逼近到30米时,骆科帮一声令下,轻重武器一齐开火,手榴弹在敌人队伍中开花。英勇顽强地顶住了正面敌人几个回合的疯狂进攻。两翼迂回偷袭的越军在我英雄的民兵猛烈的还击下也仓皇逃跑了。
第一个登上老山主峰的女同志——
  老山脚下南温河支前蔬菜站,四名职工,担任着老山一线部队许多伙食单位的供菜任务。该菜站始建于1984年初。年纪最大的是陈兰仙大妈,已50出头了。
  为使前线战士吃上可口的新鲜蔬菜,为了解战士们的口味、要求,陈大妈准备好了鸡蛋、奶糖、糕点等,决定攀上老山主峰看望战士们。
  那是端午节后的一天。陈大妈不顾山高坡陡路滑,花了5个多小时终于爬上去了。顺着堑壕,走到一个个猫耳洞前,细心询问战士们想吃些什么蔬菜。陈大妈对战士们说:“你们的父母都惦念着你们,但没机会来这儿看望你们,我是代表你们父母来看望大家的啊!”战士们纷纷拉着陈大妈的手,用罐头盒在煤油炉上精心烧制了一道道饭菜,请陈大妈吃。以表达自己的心意。
  老山是祖国的山,是战士的山,是英雄的山,也是麻栗坡县各族人民的山。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子弟兵的坚强靠山。
  当他们完成了支前任务,走下战场,他们又回到了各自的岗位,犁田种地,发展经济,建设家园。
  同时,他们也时刻在警惕着、准备着,狠狠打击胆敢侵犯祖国神圣领土的敌人。[/COLOR]
21楼
◆1987年1月26日,四版
新春佳节倍思亲
云南各族人民慰问老山前线指战员

  【新华社云南边防前线1月25日电】(记者:段建勋)连日来,云南各族人民群众热情慰问战斗在老山、者阴山和扣林山前线的边防战士。百里边防线上处处是军民互贺的节日景象。
  由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刘树生、副省长金人庆带领的云南省各族人民春节慰问团深入前线慰问指战员。慰问团到前线后,不给部队添麻烦,吃住自己解决,慰问活动在基层,送歌献舞到前沿哨所,慰问品直接送到干部战士手中。这种慰问新风受到前线指战员的由衷赞扬。
  尽管前线指战员不愿增加当地负担,已谢绝了有组织的慰问活动,但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及其所属八县的各族人民,还是自发地携带着甘蔗、香蕉、菠萝、各种自制蜜饯和年糕、糯米、糌粑以及米酒,到前线慰问前线子弟兵。著名傣族舞蹈家刀美兰,著名歌唱家杜丽华和王郁芝,以及来自全总文工团和宁夏、青海、四川、云南等省区的文艺团体100多名演员,先后到前线的哨所、堑壕、猫耳洞和救护所送歌献舞,与战士同乐。
  首都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北京医科大学等9个著名医疗科研单位的一批科学家、专家,目前正在前线展开战地医疗服务,热情慰问指战员。他们决定在前线与“最可爱的人”一起过春节。

◆1987年1月 28日,四版

春节前越军频繁袭扰我边境地区
我老山前线指战员进行英勇还击

  【新华社老山前线1月27日电】春节前夕,越军接连炮击我边境地区,并频繁出动小股武装袭扰我老山前沿阵地。
  1月26日凌晨6时,越军向我云南省麻栗坡县船头等地发射大口径炮弹近300发。8时许,越军出动多路小股武装同时偷袭我老山前沿阵地。1月27日从凌晨至夜晚,越军又接连不断向我麻栗坡县境内炮击,发射炮弹300多发。19时50分,越军一个加强排在夜幕的掩护下,向我老山前沿一个阵地发起攻击。我老山前线指战员为保卫边境人民过好春节,对越军进行了英勇还击,粉碎了敌人的各次进攻和侵袭。
◆1987年2月7日,四版
促进民族团结 密切军民关系
云南边防某部为田心回族乡育才筑路
沈泰达 吕 河
  【本报讯】人民解放军云南边防某部,积极主动和驻地砚山县田心回族乡加深军民关系,做好促进民族团结的工作。
  在十年动乱中,田心回族乡与军队一度产生过一些隔阂,战争年代那种水乳交融的军民关系遭到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田心回族乡与驻军在党的民族政策引导下,关系逐步改善。1983年以来,边防某部积极主动地和田心乡回族人民开展共建精神文明活动,使军民之间、民族之间的团结进一步得到加强。
  去年12月以来,某部派出医疗组、理发组、家用电器修理组、各种车辆修理组深入乡村山寨;登门为群众服务,部队医疗组定期到田心乡敬老院,为21名孤寡残疾老人检查身体。
  田心回族乡地处边疆,医疗条件差,缺少农机修理人才,文化比较落后,某部就主动提出为乡里办医疗室,帮助各村培训医护人员,办了文化室、育才班。田心乡至茂龙村、松毛坡等地四条道路,低洼不平,是乡里列入计划多年而一直无力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某部100多名干部战士连续奋战5天,到15华里远的地方拉沙石1200多方,铺平整修了这些道路。回族群众高兴地称这几条路是“爱民路”,“甜心路”、“团结路”、“致富路”。
  某部在为田心乡回族群众办实事的同时,还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今年1月中旬,部队和乡、县、州的领导一起召开维护民族团结座谈会。部队派出文艺演出队几次到乡里慰问演出。
  春节前夕,田心回族乡群众牵着两头扎着红绸的黄牛、精制上等的年糕,用卡车拉着近千户回族群众赠送的蔬菜来到部队慰问。不少回族群众为战士捧上“敬亲茶”。很多回族群众称赞道,战争年代鱼水般军民关系又在田心回族乡出现了。

◆1987年3月1日,二版
上海支持云南边疆发展经济
  【新华社上海2月28日电】(记者:冯亦珍)上海冠生园食品厂和长宁区食品行业无偿提供的20多个糖果、糕点工艺配方,如今已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糖果厂投入批量生产。
  截至目前,上海市总工会、上海市职工技协已经组织力量在云南完成了3项支边合同,其余8项正在实施。全部合同完成后,预计一年可为文山州增加利润240余万元。

◆1987年3月11日,一版
保卫边境群众生命安全和春耕生产
我云南边防部队还击越军武装挑衅
  【新华社云南边防前线3月10日电】(记者:李石元、王安)我云南边防部队连日来还击越军的武装挑衅,保卫边境各族人民春耕生产。入春以来,越军向我云南边境频繁挑衅,严重威胁我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破坏我边境群众的春耕生产。
  据统计,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越军向我发射炮弹万余发,破坏农田3000余亩,炸死炸伤边境群众6人。
  ……
  3月6日下午,越军向我马关县金厂猛烈炮击,发射火箭弹三四十发,炸毁我民房9栋。
  为保护边境群众的生命安全和正常生产,我边防部队以炮火还击越军的挑衅,摧毁敌人的一批工事,打死打伤多名越军。各部队还派出护耕小组在边界巡逻,到地头执勤,严防敌人的袭扰破坏。

◆1987年3月21日,二版
既要攀富“远亲” 更要帮穷“近邻”
滇桂黔交界边远地州穷帮穷共同富
  【新华社昆明3月20日电】(记者:石玉生、徐祖根)以穷帮穷为特色的横向经济联合,正在我国西南地区南盘江流域展开。最近召开的滇桂黔四地州第二次经济协调会表明,穷帮穷也能促进治穷致富。
  半年多的实践表明,近邻之间的穷帮穷,有其独特的优势。四地州山水相连,经济基础差不多,为互相输出和输入技术提供了有利条件。文山州虽然是经济比较落后的民族地区,但八角却是这里的优势产品。去年这个州不仅向曲靖地区提供7万多株八角苗木,还派出一支技术队伍帮助曲靖农民种植八角。由于气候土壤条件相似,定植的八角苗成活率在80%以上。大山楂是百色的“拳头产品”,烟叶则是曲靖的主要商品,双方达成了互相协议:百色派技术员帮助曲靖19个民族乡种植7万多株大山楂树,曲靖烟农则向百色农民传授烟叶栽培和烘烤技术。这种互助,受到了各族农民欢迎。

◆1987年3月26日,四版
越南武装人员纵火烧我哈尼族村寨
我边防战士奋勇灭火保护群众
  【新华社昆明3月24日电】(通讯员:金柏 记者:段建勋)……
  据悉,入春以来,越军连接派遣武装人员潜入我金平、河口、马关、麻栗坡和富宁等县的边境地区骚扰,向村寨和田间开枪,严重威胁我边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22楼
◆1987年4月3日,八版
让烈士安息吧
徐茂生

  清明节前夕,笔者随同部队首长驱车前往麻栗坡烈士陵园,凭吊那些在对越防御作战中英勇牺牲的将士。虽是阳春三月,祖国的北方乍暖还寒,南疆却已是烈日炎炎。尽管天气很热,一下车,我们赶紧扣好风纪扣,戴正了军帽,迈着庄重的步子拾阶而上。
  人真不少!扫墓的人是一批又一批。举目眺望,但见不远处几位摩登男女在嬉闹,在烈士碑林中追逐,不时还扔出小鞭炮,看上去似一批旅游团,他们在烈士碑前争相留影,你推我搡,大声喧哗。如此情景,虽然极为罕见,但却令人心里不是滋味!
  中国人有踏青扫墓的习俗。许许多多人到烈士陵园去悼念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缅怀英雄们的光辉业绩,以一颗颗诚挚的心寄托我们的哀思,用一行行热泪祭扫英灵,我们的心情是崇敬和沉痛的。而这几位嬉闹追逐、“到此一游”之类的举动,显得多么不合时宜!
  我们看到了几十名少先队员正举起右手,在李海欣烈士碑前宣誓。还有许多儿童将自己采撷的无名小白花庄重地插在烈士墓上,将一棵棵嫩绿的小树精心地栽在烈士墓的周围。童情纯真,童心可爱呵!
  来烈士墓的人们,请你声音小一点,脚步轻一点,举步稳重一点。莫吵醒熟睡的烈士,让他们的英灵静静地安息吧……

◆1987年4月5日,四版
清明雨纷纷 山花祭英灵
云南边境群众为烈士扫墓

  【新华社云南前线4月4日电】(记者:李石员)清明前夕,云南边境各族群众冒雨为烈士扫墓,深切怀念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为国捐躯的英烈。
  连日来,云南边境麻栗坡、马关、河口、屏边、金平、富宁等县的各族群众,冒着清风细雨纷纷前往当地的烈士陵园扫墓。他们在烈士墓前献上一束束山花,用各自民族的不同方式,表示对烈士深切的敬意和悼念。麻栗坡小学800名师生在花环簇拥的烈士纪念碑前庄严宣誓:“美丽的校园,幸福的生活,是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决心踏着你们的足迹,建设保卫祖国的明天!”
  清明前夕,北京、山东、河南、湖南、四川、陕西、甘肃等地的许多青少年投书老山前线,向为国捐躯的英烈表示深切哀悼,决心象他们那样去学习、工作,做祖国有用的人。

◆1987年6月19日,四版
新“木兰”从戎再显巾帼志
盘龙28名女青年奔赴老山前线

  【本报讯】最近,一个新“木兰从戎”的感人故事在老山前线某部的阵地上被传为美谈——28名女青年自愿上前线参战。
  这28名女青年是云南省砚山县盘龙区的共青团员。今年3月,她们联名投书县委书记刘汉敏、坚决要求参战支前。县委和部队领导批准了她们的请求。消息传开后,轰动了前线和整个县城。5月22日这天,砚山县像涨了潮似的,人们手捧鲜花和彩带云集街头,欢送姑娘们出征。
23楼
[COLOR=blue]◆1987年6月21日,五版
有人在老君山林场为非作歹:
哄抢竹树 打伤护林员
  我县老君山林场有14万多亩原始阔叶林,其中有国家二、三级保护树种。近年来,这个林场附近的一些人擅自进入林场,乱砍滥伐竹子和林木。据不完全统计,林场内已有5万多株树被盗伐。今年3月22日,老君山村农民邹顺昌、邹兴如偷砍竹子被护林人员发现后,便纠集数十人砸毁林区派出所的门窗,打烂不少财物。4月26日,小街区摆衣村农民李恩定等13人到林场砍伐林木,被护林员堵住后,便打伤这位护林员,强行将林木拉走。
  目前,盗伐自然保护区竹子和林木的情况更为严重。一些人在白天明目张胆地哄抢,砍伐树木。
  呼吁有关部门重视林场的保护工作,依法处理乱砍滥伐者。
云南文山报社 路四明
云南文山州林业局 冉茂钢

◆1987年7月10日,四版
官兵播春风 沙甸传佳话
云南边防前线某部和田心回族乡重修军民鱼水关系
谢 天
  【本报讯】云南边防前线某部指战员,从军民团结、民族团结的大局出发,积极主动地同“沙甸事件”的中心地——田心回族乡共建精神文明,在南疆建起军民友谊的丰碑。这里的回族同胞从心底喊出:“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
  田心回族乡座落在云南省砚山县平远区。这里曾是1975年“沙甸事件”的中心,“四人帮”极左路线制造的悲剧震惊全国,不少人在此悲剧中丧生,严重地损害了民族团结,也给军民关系蒙上了阴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沙甸事件”得以平反,但其消极影响远远没有消除,加之军民往来甚少,仍然存在很深的隔阂。
  这个部队不顾整训的紧张,战事的繁忙,决心以深厚的感情,真诚的态度,扎实的工作,治愈回胞心中的创伤,重修军民鱼水关系。
  田心乡有3条村间公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雨季一到,泥浆没膝。部队出动卡车40多台,300多官兵从10公里外拉沙运石,奋战3天多,把3000多米公路整修一新,实现了村民们多年未遂的愿望。部队5次组成医疗、理发、修理、照相等小分队进村开展便民服务;3次为在“沙甸事件”中失去亲人的孤寡老人普查身体,春节慰问时,又给他们送去粮食和衣物,拉了生活用煤,老人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部队还派出文艺演出队和村民们联欢,歌颂回族中涌现的抗日、抗法勇士和对越作战的英雄,宣传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加强回胞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忱。帮助回民乡建起了医疗室和文化活动室,配置了文体器材和科技书籍,开办了农机家电修理、医护等育才班,为回民乡培训技术人才。官兵们走街串巷,广泛进行普法宣传,开辟法律常识专栏,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和咨询活动。
  这里的干部战士讲政策,守纪律,懂规矩,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使回族同胞感到部队可信、可爱、可敬。他们以本民族最高的招待方式接待亲人解放军;村民们在街头、路旁摆上“敬亲茶”、“敬亲烟”“敬亲糖”,争相请子弟兵品尝;部队离村时,放鞭炮夹道欢送。区、乡领导感慨地说:“这是十几年来没有出现过的场面。”为了表达他们对解放军的谢意,全乡群众自愿集资到部队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感谢子弟兵的亲切关怀”等大幅标语迎风招展,锦旗上“共建模范、誉满南疆”金色大字耀眼夺目。军民情谊像边疆的泉水,在人们心头汩汩流淌……[/COLOR]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625 seconds wid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