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 头像
  • 级别
    • 声望+1
    • 财富1
    • 积分106
    • 经验169
    • 文章102
    • 注册2006-04-19
    那时候我心情很差。而我像看多了新中国战争片的人一样,有着浪漫的战争观,对战争抱以极大好奇,是自己要求上前线的。我把来前线当做解脱坏心情的好机会。可我还是常常无比惆怅地望着热闹的人们。然后就望见了老兵刘振超。此人聪明但脾气较坏,有时候高兴了也笑,不过他一笑,会露出一口黄牙齿,因为他是河南周口人嘛,那地方高氟老百姓据说都患黄牙。刘振超在医院手术室做洗手护士已经五年,精通手术器械,可是,呵呵,打枪的不行!出发前和出发后,大概一直忙于训练如何快速展开手术室,在最短的时间内实施战地手术室救护,所以连每天的口令也记不清,有时候我又觉得他并不很聪明。接到上前线的命令,医院从两个医疗所扩编成三个,他和我一起分在二所,又同分在手术组。昨天下午一同训练回答口令,他竟然傻乎乎的,仍然出错,被候院长嘲弄一番,惹得众人笑了一阵,所以从昨天下午起,我见他总向他大喝一声:“口令”!然后看他如何对我吹胡子瞪眼睛,以此寻些开心。

    不过现在即使我喊“口令”,刘振超也顾不上对我瞪眼,他在和院长争辩,他的老乡被指定做留守人员了。他和孙新才一起试图替他争取,我知道,他们是同乡,想一起上去。不过我看院长朝他们摆摆手他们被赶了回来,看来是没什么指望了。我猜想需要多一些男兵留下来,加强留守人员的作战能力吧。众所周知,当时越南的特工队活动猖劂,对我边境地区造成很大威胁。而出了四川到了广西却不能到越南,当时被我们普遍认为是最大的愦憾。

    我身边坐着的小何也盯着那边看,我知道,她暗恋那个不能上前面去的男兵,这按部队规定是不允许的,所以她眼巴巴在一边看。我呢,也只能悄悄她替她愦憾,好在那时,我一身轻松毫无挂碍,换句话说就是没头没脑心里没人。
      
    天最终暗下来,远处围观的老乡更多了。村前空地显得尤其狭小拥挤,因为暗下来的缘故,神秘紧张的气氛浓浓的从暗处袭击人们。好在汽车也开始发出阵阵轰鸣--部队终于接到出发命令,我们开始顺序登车。朦胧中我看见我的朋友林亚。也许这个腼腆的东北姑娘太过秀美温柔吧,出发前被匆忙决定做留守队员了。一开始她想争辩,可是一句“服从命令”,不习惯说话的她再说不出话了。此刻她象找不到去路,也找不着来路,那么迷茫地在渐晚渐重的暮色中张望。人有时候很奇怪,即使出去有危险吧,一起经历危险或者死亡,比一下子被抛在一边要好受些,那时候我这么认为。所以,我很替她难过。

    汽车真的发动了。最先一辆沿着土路朝村外缓缓移动;车灯掠过密密丛竹,白天那么青翠优雅的竹林被车灯一照,有点阴森;跟着第二辆车也开动了。我用眼睛向被浓重暮色渐渐淹没的战友告别,心脏很少有的轻跳。我突然想起一个美丽热情,多才多艺,但是过分要强的矮个子女兵,她还在部队出发前就注定不能来了,接到让她留守的消息后,她无法接受不能参战的事实,在一个不巧停电的漆黑的夜晚,在我们点着蜡烛紧张装箱的某个时刻,突然间精神分裂了。唉,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想起她。

    前些天一边动手做这事,突然想到用百度搜了一下,本以为这故事一直藏在老地方呢。其实我把它正式在文学网发表前一天,就被转载到一个军事网站;后陆续被一些网站转载,看了转载较晚的网站后面大家的跟贴,看着看着眼睛湿了。我才理解为什么有人会追踪到那个文学网,寻找文章作者。去年六月底的某天,我打开一个月没看的信箱,发现一年多没光顾的那家文学网站编辑的来信,和寻找者的来信,打开看,离发信时间已经一个月,竟是赵智杰从北京发来的。不愧是我朋友,她猜测的那个人正是我。我立刻把电话打过去,想来等了一个月的朋友早已失望。那天自然聊得挺多挺多。

    亲爱的阿衣江,吐你的丝做你的茧吧,不要问原因,不要问结果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