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80
    • 经验366
    • 文章45
    • 注册2004-10-01
    [转帖]我在老山战场创作《锻炼》(作者:毕谦祥)
                 
                  我在老山战场创作《锻炼》

       我的中篇小说《锻炼》本没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因在炮火连天的老山战场上创作,寄出后著名编辑家李巍(《大家》杂志创办人、主编),冒着炮火到战场上去和我谈这篇稿子,发表后在参战部队形成的影响而值的一提。

                               (一)
                               
        这是1984年8、9月老山上,我陆军第三十二师前线指挥所驻扎于曼棍山洞。我作为师后勤部党委成员、政工干事,因政委在后方指挥所而由我负责师后勤部前线指挥部政治工作。
                               
        我师后勤部除战勤、军械、军需、运输、财务、卫生、营房等机关各科外,还下属民工营、师医院、汽车连、司机训练队(战时作徒手前送队往前沿送物资)、修理所和多处仓库。我作为前指唯一的政治工作负责人非常忙,可因参战感触太多,还是夜晚在蚊帐里开着手电写成数万字的中篇小说《锻炼》。

        把稿子寄了出去一段时间后,李巍就到炮火连天的前线来找我。我激动的同时,给他讲述了我创作《锻炼》的原因。

        1984年7月12日13日,越军组织大规模兵力向我老山主峰疯狂进攻。扼守老山的我友军部队,攻下老山后,已在阵地上坚守了数月,早已成疲惫之师。因敌军攻势太猛,已经相继丢失了几个阵地。当时我战场缺乏纵深防御,后方空虚,形势十分紧张。中央军委令我离老山最近的陆军第三十二师急促由平时转为战时,武装好一个营前运一个营,以解老山守军燃眉之急。
                               
       当时正值云南雨季,公路四处塌方,我军行动受阻而显迟缓。所以我们部队,尤其后勤部队到达麻栗坡后,经短促准备就开往前沿。这个过程从叙述的字面看不出什么,但具体下来,我们每一个干部战士从平时转入战时的紧张忙累、急行军赶路的紧张忙累、到边境并未准备好就开往战场的紧张忙累,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我的一个老乡战友,是步兵团卫生队的,从下汽车,背着50多公斤重的东西步行60多公里未曾休息。先是脚上磨起泡,继而泡破出血,还得硬挺着急行军。到达目的地他累得连从身上放东西的力气都没有了,一下就瘫软在那地方。(因防敌人炮击,我方部队都要步行分散隐蔽进出战区)。
                               
        其实,这还算不了什么,最苦最累的是在前沿的战士。在那时常大雨的鬼地方,一夜大雨使“猫儿洞”塌方就砸死我们十几、二十几个战士。战士们几乎是永久性地两脚泡在水里或踩在泥里。而且有的几天吃不上一顿热饭,更喝不上开水。部队几乎百分之百拉稀。尤其使人无法忍受的是,大小便也得在“猫儿洞”里解。数月在那种环境里,那是任何不身临其境的人所不能想象的难熬的痛苦。同时还得随时准备战斗和防备敌人的偷袭。

        有一次,我和部长蹇广臻到师医院找院长谈话,恰巧见从前沿抬下来烈士,发现一具遗体身上没有一处伤,衣服也很完整。这使我不解,就翻动找原因,结果,我稍微弄了一下他的衣服,却就烂了。就是说他的衣服在潮湿的“猫儿洞”里霉得已经使其用手指在上边划一道,就是一条窟窿。这使我们明白了这个战士的死因。我和蹇部长对其作了好长时间的默哀。

        诸如此类的事数不胜数,但这些还不是我要创作《锻炼》的主要原因。


                             (二)

        使我在那么艰苦劳累的战争环境里,用手电筒照着搞创作的真正原因是我的一次到前沿执行任务。
                               
        任务的起因是前沿部队报上来的战场情况自相矛盾,师长刘玉尊组织师前指(前线指挥部)司、政、后三部组成联合调查组,到前沿去摸真实情况。我是后勤部派出的唯一成员。
                               
        我们这个组共6人,师长怕我们万一被俘损失重大,就派侦察连沿途设伏,护送我们进入前沿阵地。同时,为迷惑敌人,让我们随前送队一起行动。
                               
        但是,刘师长虽然想的周到,可我们这6个人多数在机关呆久了,根本就不能和前运队同甘共苦。他们都空手随队前进,就我扛了一小卷1.5米长的塑料布,让敌人一看就知道这里边有机关干部。所以,我们还没到达前沿,敌人指挥部就得到中国军队有一支五六人组成的机关工作队进入前沿地区的情报。

                               
        为了使读者理解这个中原因,我简单介绍一下我前运队的情况。我老山主战师前送队主要连队之一是我陆军第三十二司机训练队的整建制,由平时的司机训练,改为战时的徒手前送。这个前送不单纯是扛或背物资,关键是要么从战壕里趟水趟泥泞,要么走战壕上边的土脊上。他们多数走土脊。因云南的雨季几乎每小时都下雨,所以,这土脊经多人走也非常泥泞。为避免滑倒压响地雷,他们常常像其他动物一样四肢着地走,走时还得用手指抠着地。这还不算什么,最要命的是背着物资要从战壕上方跨跃(战场上战壕交叉纵横,变化无常,因目的地不同,而常常跨跃无数战壕)。那跨跃是要冲刺的,这冲刺徒手还没什么,要命的是背上背着至少50公斤重的东西,那一下砸下去,有些单薄点的兵就要么爬不起来,要么连人带东西摔下战壕里去。苦啊,那恐怕是人类最苦的活了。这个连队有个贵阳兵在一次前送途中哭着跪在他们指导员面前,请求给他一枪,他实在受不了啦.指导员当然不会打死他。他却想自杀。回到驻地依然寻机自杀。连队报上情况来,我还去连队作过这个兵的思想工作。也该这小子命大,就在他闹情绪没参加的那次前送任务途中,他们连队遭敌炮击,伤亡惨重。这就是我们的前运队,在这样的队伍里一旦出现几个徒手干部,那还不肯定是上级机关来的人吗?
                               
        我是晚上11点左右到达150高地连队指挥所的(其他人到别的高地去了),很快,敌人就搞开了骚扰性进攻。所谓骚扰性进攻,就是吸引我阵地兵力注意力,暗中派潜小分队到通往我前沿的路上埋地雷或抓人。我顾不了那么多,急于跟连长李振海(山东乳山人)了解战场情况后,又到战壕里实地察看,共总结出战地后勤的8大问题。其中手榴弹盖拧下时间长了受潮不爆炸,严重影响作战;子弹经雨淋太阳晒生锈时间长了不能使用,应弄部分塑料袋装起来;后方送来的火箭弹没有药,根本不能用;因这地方离沼泽地近蚊子特别多特别厉害,发的防蚊油根本不起作用,最好弄面罩防蚊咬;对讲机因敌干扰根本不能用,大打起来电话线被炸断就会和各阵地失去联系,应尽快配备电台,等等.(我的这次考察后,将情况报上去,后方很快改进了手榴弹防潮生产、做了防蚊面罩、制作了子弹保护袋等)。当我回到连指挥所,三营副营长跟我说,他亲眼看见沼泽地对面过去两股敌人。他们肯定在沼泽地对面路上(我们的必经之地)埋设了地雷。听到这话,我的心情非常沉重。这时,眼看天就要拂晓了。按照预定计划,我们必须在拂晓前离开前沿。否则,白天我们根本走不了。

        突然,司令部、政治部他们5人急忙赶过来,通知我赶紧走,说着就冲下了阵地,副营长要跟他们说什么,欲言又止地来不及了。我虽心有余悸,可也不容我多想,就急忙跟上。他们5个在前,我是最后一个。当他们刚走下150高地,进入沼泽地不足20米,敌人枪就响了。我卧倒的地方正在面对敌人的斜坡上,回战壕回不去,而前边沼泽地里用沙袋铺的唯一一条小路是我们的必经之路。我急中生智地呐喊:“冲过去!冲过去!”于是,前边的跃起来就跑,我们6人比百米冲刺还快地冲过这片只有沙袋铺成一条小路的沼泽开阔地。跑啊,没命地跑,一条十几米深的沟,一个箭步到底,蹭地就跃上去,一直跑出敌人的射程之内。谢天谢地,我们没有踏上敌人埋设的地雷。我们6个机关干部各自都捡了一条命,无一伤亡。

        这条沼泽地小路是被称为“生死线”的,1984年7月12日我增援连队冲过这条100余米的小路时,曾伤亡30余人。
                               
                          (三)

        李巍听我介绍战场情况的时候,山洞外就发生了一场不小的炮战。在山洞里听打炮是很有意思的,没有危险,炮弹的炸点又离得很近,炮弹飞行的那种呼啸声,惊心动魄的巨大响声,都会让人有一种刻骨铭心的经历战斗的感觉。其实,最让人难忘的是近距离听我们自己的炮响,那比敌炮弹爆炸的声音更让人撕肝裂肺,而我们的山洞附近就有不少榴弹炮和加浓炮。

        我们后勤部蹇部长,战勤科和科长,军需科黄科长都分别给李巍介绍了情况。蹇部长还让炊事班加了菜,备了酒招待李巍。在我们指挥所的那张既当饭桌,又当办公桌的阔大桌周围坐了好多人一块吃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谈论我的小说和前线的各种趣闻,那顿晚饭吃得很热闹很开心。

        山洞里没有白天和黑夜,即使大白天也得开着灯,其实天早就黑了。夜晚近10点的时候,李巍恋恋不舍地告别离开了我们的曼棍山洞。
                               
        印有我的这篇《锻炼》的杂志1985年4月发行到部队,这时我们已经被一军一师替换下来搞战场总结。参战部队知道是我写的《锻炼》,纷纷给我寄或送作战日记、总结和回忆录。我以这些资料为素材,又创作了中篇小说《无照驾驶》,发表在山东文艺出版社的《柳泉》杂志上。
                               
        李巍是在社会上偶尔读到《无照驾驶》的,便通过各种渠道和我联系。1985年因百万大裁军我所在单位撤销,1986年我转业到地方后更换了3个单位,最后他把信寄到我老家,才和我联系上。遗憾的是,转业地方虽远远不如在战场上忙的我,却再也没有写出让他满意的小说。

      作者简介
      毕谦祥,畅销书作家,出版有《性灵的呼唤》、《无照驾驶》、《美丽的淄博》、《编辑与撰稿手册》等书,多年来在书刊杂志发表中篇短篇小说多篇,长期从事编辑和写作工作。现任淄博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
      联系电话0533-3184082
    [HR][img]../images/disp.gif[/IMG][COLOR=#C0C0C0]我声明该帖为转贴,如有任何版权争议,我不承担任何责任。[/COLOR]
    老山兰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0
      • 财富44
      • 积分180
      • 经验3490
      • 文章312
      • 注册2006-09-18
      继续.大伙在看.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声望+6
        • 财富42
        • 积分293
        • 经验9395
        • 文章380
        • 注册2006-07-24
        为避免滑倒压响地雷,他们常常像其他动物一样四肢着地走,走时还得用手指抠着地。这还不算什么,最要命的是背着物资要从战壕上方跨跃(战场上战壕交叉纵横,变化无常,因目的地不同,而常常跨跃无数战壕)。那跨跃是要冲刺的,这冲刺徒手还没什么,要命的是背上背着至少50公斤重的东西,那一下砸下去,有些单薄点的兵就要么爬不起来,要么连人带东西摔下战壕里去。苦啊,那恐怕是人类最苦的活了。这个连队有个贵阳兵在一次前送途中哭着跪在他们指导员面前,请求给他一枪,他实在受不了啦.

            为了祖国领土的完整,为了民族的尊严,烈士和英雄们吃尽千般苦,受尽万般罪,政府和社会一定要厚待烈属、伤残军人、参战军人和军属,给他们崇高的荣誉和优厚的经济待遇,否则不符合最起码的道义!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牧人
        • 级别
        • 门派
        • 财富235
        • 积分574
        • 经验12240
        • 文章1853
        • 注册2008-01-02
        为避免滑倒压响地雷,他们常常像其他动物一样四肢着地走,走时还得用手指抠着地。这还不算什么,最要命的是背着物资要从战壕上方跨跃(战场上战壕交叉纵横,变化无常,因目的地不同,而常常跨跃无数战壕)。那跨跃是要冲刺的,这冲刺徒手还没什么,要命的是背上背着至少50公斤重的东西,那一下砸下去,有些单薄点的兵就要么爬不起来,要么连人带东西摔下战壕里去。苦啊,那恐怕是人类最苦的活了。这个连队有个贵阳兵在一次前送途中哭着跪在他们指导员面前,请求给他一枪,他实在受不了啦.
          写的真实![em02][em02][em02][em05]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财富93
          • 积分221
          • 经验18867
          • 文章542
          • 注册2007-11-07
          真实的故事,令人尊敬的军旅作家!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牧人
          • 级别
          • 门派
          • 财富235
          • 积分574
          • 经验12240
          • 文章1853
          • 注册2008-01-02
          [em16]含着泪又看了一遍[em16]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938 seconds with 7 queries.